表1 浙江省登革热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暴发疫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Table 1 Indexes of risk assessment on local transmission of Dengue caused by introduced ca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目标层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指标说明 |
获取途径 |
登革热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暴发疫情风险 |
发生可能性(B1) |
疫情相关国家入境人数(C1) |
用旅游局公布的6—10月期间的年均值代替 |
浙江省旅游局 |
既往输入病例数(C2) |
2013—2014年合计输入病例数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
||
成蚊密度(C3) |
2013—2014年6—10月成蚊密度,用诱蚊灯法开展监测,捕获数/(补蚊时间×灯数),单位:只/h |
常规监测 |
||
幼蚊密度(C4) |
2013—2014年6—10月幼蚊密度,布雷图指数:(阳性容器数/检查户数)×100 |
常规监测 |
||
气温(C5) |
2013—2014年6—10月适宜蚊媒生长繁殖的温度(25~30 ℃)天数比例 |
浙江省气象局 |
||
公共卫生影响(B2) |
社会关注度(C6) |
2013—2014年6—10月期间的年均百度搜索指数(日最高关注度) |
百度网站 |
|
死亡数(C7) |
2013—2014年本地病例合计死亡数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
||
发病数(C8) |
2013—2014年本地病例合计例数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
||
涉及范围(C9) |
2013—2014年评估地区本地病例波及县区数比例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
||
人群脆弱性(B3) |
人群抗体水平(C10) |
既往开展的一般人群监测血清抗体阳性率 |
专题调查 |
|
人口密度(C11) |
单位:人/km 2 |
浙江省第六次人口普查 |
||
防蚊设施(C12) |
1-蚊帐、蚊香、纱门或灭蚊剂等家庭拥有率 |
专题调查 |
||
人群知晓程度(C13) |
知晓率:有无听说过;是否传染病;传播途径;相关临床症状.未听说过取值1.0;听说过且全部正确取值0,错误项每增加一项增加0.2分 |
未开展专题调查 |
||
发病到就诊时间(C14) |
就诊日期-发病日期(d),0表示当天就诊,无病例时用平均值代替 |
输入病例个案调查表 |
||
应对能力(B4) |
口岸发现能力(C15) |
1-(2013—2014年输入病例由口岸发现的比例) |
疫情通报记录 |
|
医生诊断能力(C16) |
医务人员有关登革热病原体、传播媒介、传染源、流行地区、流行季节、临床表现、临床检测、流行病学史询问、报告、标本采集等10个方面的知识,每答错一项得0.1分,计算平均分 |
未开展专题调查 |
||
实验室检测能力(C17) |
实际不具备监测能力的县区比例(1-具备检测能力的县区比例),满分为1.0 |
专题调查 |
||
就诊到报告时间间隔(C18) |
报告日期-就诊日期 |
个案调查表 |
||
防控措施有效能力(C19) |
体系建设、应急队伍、装备储备、培训演练、宣教科研、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善后评估八个方面,满分1000,并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指标:(1000-辖区内单位评分均值)/1000 |
全国卫生应急能力评估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