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2022 Apr 25;39(2):416–425. [Article in Chinese] doi: 10.7507/1001-5515.202111066

表 2.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all algorithms.

各算法综合性能对比

有/无训练 算法名称 数据库来源 指令 数据
长度/s
平均
正确率(%)
平均
ITR/(bits·min−1)
算法特点
注:符号*表示估计值,文献中并未给出明确结果;符号▲表示离线结果;数据长度未包含视线转移时间
MEC[14] 私有 5 变化 96.7* 61.7 降低噪声、提高有效信号信噪比
MSI[15] 私有 4 1.5 86.0 19.4 适用数据短、导联少的情况
CCA[16] 私有 6 2 95.3 58.7 提取空间特征信息
ttCCA[18] 清华公开[32] 40 1.5 86.0* 58.3* 模板中加入其他个体信息
ttfCCA[19] 清华公开 40 0.75 61.8 112.4 跨被试提取任务相关滤波器
stCCA[21] 清华公开 40 0.8 89.6 198.2 共享迁移模板和滤波器
itCCA[24] 私有 32 1.05 85.0 108.0 模板中加入个体信息
mwayCCA[25] 私有 4 1 85.3 38.7 模板中加入个体间、试次间信息
eCCA[26] 私有 40 1 91.0 267.1 集成多组模板、滤波器
TRCA[27] 私有 40 0.4 86.0* 266.5 最大化不同试次间相似性
eTRCA[27] 私有 40 0.3 89.8 325.3 集成TRCA多组滤波器
ms-eCCA[22] 清华公开 40 1 79.8 200.7 通过跨频率学习个体信息,在小训练样本下获得良好识别效果
ms-eTRCA[22] 清华公开 40 1 76.3 189.8
ms-eCCA+ ms-eTRCA[22] 清华公开 40 1 82.4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