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 logoLink t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
. 2023 Jan 28;48(1):130–137. [Article in Chinese]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242

中国公众对临床研究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hinese publics cognition for clinical research

罗 爱静 1,2,2, 刘 娟 3,4, 刘 畅 5, 项 玉霞 5, 阳 国平 5, 黄 志军 3,5,
Editor: 陈 丽文
PMCID: PMC10930562  PMID: 36935186

Abstract

目的

临床研究对疾病研究和人群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众是临床研究志愿者的主要来源,了解公众对临床研究的认知程度对临床研究的开展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研究拟了解中国公众对临床研究的认知情况和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问卷星将公众对临床研究的了解和知晓程度(Public Awareness of Research for Therapeutic Advancements through Knowledge and Empowerment,PARTAKE)问卷中文翻译版本制作成网络问卷,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国人群的临床研究认知程度进行在线调查。

结果

在有效应答的2 513人中,91.84%的被调查者知道“临床研究”,91.76%认为临床研究是对社会有益的,65.90%愿意参加临床研究,87.50%认为保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73.70%认为参加临床研究时个人的信息得到了保护,但46.40%表示不知道参与临床研究的志愿者是否可以得到足够的补偿。不同文化程度、就业情况、年收入会导致中国民众对临床研究的认知出现差异,特别是在参加临床研究的意愿、隐私保护、知情同意、临床研究对社会是否有意义、临床研究的补偿和临床研究的安全性方面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中国公众对临床研究认知水平尚可,但在隐私保护、知情同意和获得补偿方面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设计合理的临床研究知识培训方案、利用多媒体、改善临床研究相关知识普及等措施,让更多的公众获知临床研究招募信息并自愿参与到临床研究中,对中国的临床研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Keywords: 临床研究, 公众认知, 问卷调查, 知识普及


临床研究是以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等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由多学科、多领域人员共同参与和实施的科学研究活动。临床研究对疾病研究和人群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临床研究的志愿者主要来源于公众,因此,公众对临床研究的认知程度对临床研究的开展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国外有研究[3-4]指出对临床研究缺乏认知、不信任和错误理解是公众不参与临床研究的3个主要因素。美国杜克大学临床研究所开发了“公众对临床研究的了解和知晓程度(Public Awareness of Research for Therapeutic Advancements through Knowledge and Empowerment,PARTAKE)”问卷,问卷通过美国杜克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地区及印度新德里地区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杨丽教授课题组[5]将PARTAKE问卷进行翻译和文化调试,对北京地区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地人群对临床研究的认知程度较好,大部分调查者表达了支持临床研究的意愿。

近年来,临床研究数量急速上升,2019年全球共登记临床试验26 877项,美国居首位,中国位列第二[6]。目前中国缺乏全国性的公众对临床研究认知程度的研究数据。本研究应用问卷调查中国公众对临床研究的认知程度,并探索提升公众的临床研究认知能力的方案,旨在促进中国临床研究的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9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及西南共7个地区的人群(图1)。纳入标准:1)年龄满18周岁者;2)意识清晰、理解能力正常、可独立完成问卷者;3)能熟练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完成问卷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图1.

图1

抽样对象地区来源图(审图号:204236876)

Figure 1 Regional source of sampling objects

1.2. 方法

本项目采用PARTAKE问卷中文译本,对公众的临床研究认知程度进行调查,所用调查问卷已获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杨丽教授课题组授权。PARTAKE问卷中文版包括55道题目,内容包括:公众对临床研究的知晓情况;公众对临床研究的参与度、信任度;公众对临床研究的隐私保密、利他主义、补偿问题的了解程度等。中文版问卷在与英文版保持一致的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经济状况、地域特点、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等内容进行修订,使其更符合中国公众的阅读习惯。调查问卷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正确或错误)和开放题。调查表前附有问卷调查的内容说明,以确保被调查者对调查问卷内容理解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采用问卷星在线调查,设置了必填项和完成所有问题后方可提交,因此参与调查的2 513人均较好地完成了调查问卷,有效率为100%。本研究获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19-S228)。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在线导出后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统计学描述,比较采用行×列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2 513人中,男956人(38.04%),女1 557人(61.96%)。抽样对象的基本情况见图2

图2.

图2

抽样对象基本情况

Figure 2 Basic information of sampling objects

2.2. 一般认知情况

在2 513名被调查者中,有761人(30.28%)表示曾有机会参加临床研究,有1 752人(69.72%)认为没有机会参与临床研究。有1 656人(65.90%)愿意参加临床研究,有857人(34.10%)不愿意参加临床研究。91.76%的被调查者认为临床研究是对社会有益的。被调查者中有2 308人(91.84%)听过“临床研究”,205人(8.16%)被调查者没有听过。在听过临床研究的被调查者中,从医师处获知的最多,有1 174人(50.87%);其次是互联网,有1 059人(45.88%);其余是从同事、亲戚、朋友或其他途径获知。被调查者认为值得公众信任的临床研究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学术机构(80.74%)、政府(60.76%)、医师(59.21%)、制药企业(24.75%)和媒体(11.10%)。听说过临床研究的被调查者中参加过临床研究的仅有510人(22.10%),而没有参加过临床研究的有1 798人(77.90%);有613(26.56%)人并不了解临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有1 695人(73.44%)了解临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认识的人中有1 237人(53.60%)参加过临床研究,没人参加过临床研究的有1 071人(46.40%)。

关于隐私保密,有2 199人(87.50%)的被调查者认为对于参加临床研究的对象来说,保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73.70%的被调查者认为参加临床研究时个人的信息能得到了保护。对于临床研究风险的认知,44.40%的被调查者不确定临床研究中发生的伤害事件是否由试验造成;有58.65%认为研究人员能保障参与者的安全。对于临床研究补偿问题的认知,46.40%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知道参与临床研究的志愿者能得到足够的补偿;48.51%的被调查者认为临床研究结果不会让公众获知,28.89%的被调查者认为临床研究的结果会告知公众(图3)。

图3.

图3

被调查者一般认知情况调查

Figure 3 General cognition of respondents

2.3. 影响公众对临床研究认知的因素

采用行×列表χ2检验从参加临床研究的意愿、隐私保护、知情同意、临床研究对社会是否有益、临床研究的补偿和临床研究的安全性方面对公众对临床研究的认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未发现不同性别的被调查者对临床研究认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段的被调查者除了在认为临床研究对社会是有益的条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其他条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表1)。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就业情况的公众对临床研究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表23)。不同年收入的公众,除了在“临床研究人员确保临床研究对参与者是安全的”说法是否正确条目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他条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表4)。

表1.

年龄对临床研究认知情况的影响(n=2 513)

Table 1 Influence of age on cogni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n=2 513)

年龄

是否愿意参加临床研究/

[例(%)]

“临床研究对社会有益”这一说法是否 正确/[例(%)] “参与临床研究的志愿者可以得到足够的补偿”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例(%)]
不愿意 愿意 不知道 不知道
18~25岁 214(8.52) 427(16.99) 56(2.23) 6(0.24) 579(23.04) 183(7.28) 120(4.78) 338(13.45)
26~30岁 199(7.92) 469(18.67) 41(1.63) 10(0.40) 617(24.55) 159(6.33) 155(6.17) 354(14.09)
31~40岁 219(8.71) 421(16.75) 40(1.59) 4(0.16) 596(23.72) 211(8.40) 127(5.05) 302(12.02)
41~50岁 121(4.81) 191(7.60) 30(1.19) 2(0.08) 280(11.14) 125(4.97) 63(2.51) 124(4.93)
51~60岁 65(2.59) 100(3.98) 9(0.36) 0(0.00) 156(6.21) 58(2.31) 42(1.67) 65(2.59)
>60岁 39(1.55) 48(1.91) 8(0.32) 1(0.04) 78(3.10) 36(1.43) 23(0.92) 28(1.10)
χ2 15.227 12.98 49.931
P 0.009 0.225 <0.001
年龄 “临床研究是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的必经环节” 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例(%)] “临床研究人员确保临床研究对参与者是安全的”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例(%)]
不知道 不知道
18~25岁 52(2.07) 17(0.67) 572(22.76) 121(4.81) 142(5.65) 378(15.04)
26~30岁 39(1.55) 8(0.32) 621(24.71) 97(3.86) 144(5.73) 427(16.99)
31~40岁 41(1.63) 13(0.52) 586(23.32) 135(5.37) 130(5.17) 375(14.92)
41~50岁 38(1.51) 6(0.24) 268(10.66) 93(3.70) 65(2.59) 154(6.13)
51~60岁 19(0.76) 5(0.20) 141(5.61) 52(2.07) 22(0.88) 91(3.62)
>60岁 14(0.56) 2(0.08) 71(2.82) 26(1.04) 12(0.48) 49(1.95)
χ2 29.066 53.946
P 0.001 <0.001

表2.

教育程度对临床研究认知情况的影响

Table 2 Influence of education level on cogni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教育程度 是否愿意参加临床研究/[例(%)]

“临床研究对社会有益”

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例(%)]

“参与临床研究的志愿者可以得到

足够的补偿”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例(%)]

不知道 不知道
小学 5(0.20) 10(0.40) 5(0.20) 1(0.04) 9(0.36) 6(0.24) 7(0.28) 2(0.08)
初中 45(1.79) 57(2.27) 15(0.60) 0(0.00) 87(3.46) 37(1.47) 26(1.03) 39(1.55)
高中 85(3.38) 86(3.42) 24(0.95) 0(0.00) 147(5.84) 69(2.74) 32(1.27) 70(2.79)
专科 152(6.05) 234(9.31) 27(1.07) 5(0.20) 354(14.09) 129(5.13) 78(3.10) 179(7.12)
大学及以上 570(22.68) 1 269(50.50) 113(4.50) 17(0.68) 1 709(68.01) 531(21.13) 387(15.40) 921(36.65)
χ2 35.769 47.064 25.131
P <0.001 <0.001 <0.001
教育程度

“临床研究是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的必经环节”

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例(%)]

“临床研究人员确保临床研究对参与者是安全的”

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例(%)]

不知道 不知道
小学 7(0.28) 0(0.00) 8(0.32) 7(0.28) 1(0.04) 7(0.28)
初中 15(0.60) 3(0.12) 84(3.34) 31(1.23) 10(0.40) 61(2.43)
高中 29(1.15) 4(0.16) 138(5.49) 60(2.39) 27(1.07) 84(3.34)
专科 48(1.91) 11(0.44) 327(13.01) 106(4.22) 70(2.79) 210(8.36)
大学及以上 104(4.14) 33(1.31) 1 702(67.73) 320(12.73) 407(16.19) 1 112(44.25)
χ2 81.99 62.104
P <0.001 <0.001

表3.

就业情况对临床研究认知情况的影响

Table 3 Influence of employment on cogni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就业情况

是否愿意参加临床研究/

[例(%)]

“临床研究对社会有益”这一说法

是否正确/[例(%)]

“参与临床研究的志愿者可以得到

足够的补偿”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例(%)]

不知道 不知道
无业 153(6.09) 154(6.13) 34(1.35) 1(0.04) 272(10.82) 119(4.74) 72(2.87) 116(4.61)
学生(非医药相关) 86(3.42) 60(2.39) 13(0.52) 1(0.04) 132(5.25) 66(2.63) 26(1.03) 54(2.15)
学生(医药相关) 48(1.91) 171(6.80) 21(0.84) 6(0.24) 192(7.65) 58(2.31) 37(1.47) 124(4.93)
在职(非医药相关) 391(15.56) 399(15.88) 77(3.06) 5(0.20) 708(28.17) 335(13.33) 120(4.78) 335(13.33)
在职(医药相关) 179(7.12) 872(34.70) 39(1.55) 10(0.40) 1 002(39.87) 194(7.72) 275(10.94) 582(23.16)
χ2 308.591 45.490 152.621
P <0.001 <0.001 <0.001
就业情况 “临床研究是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的必经环节”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例(%)] “临床研究人员确保临床研究对参与者是安全的”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例(%)]
不知道 不知道
无业 52(2.07) 9(0.35) 246(9.79) 105(4.18) 41(1.63) 161(6.41)
学生(非医药相关) 17(0.68) 7(0.28) 122(4.85) 40(1.59) 28(1.11) 78(3.10)
学生(医药相关) 10(0.40) 6(0.23) 203(8.08) 37(1.47) 44(1.76) 138(5.49)
在职(非医药相关) 108(4.30) 17(0.68) 665(26.46) 241(9.59) 169(6.73) 380(15.12)
在职(医药相关) 16(0.64) 12(0.48) 1 023(40.71) 101(4.02) 233(9.27) 717(28.53)
χ2 137.439 154.93
P <0.001 <0.001

表4.

年收入对临床研究认知情况的影响

Table 4 Influence of annual income on cogni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过去12个月的

收入(人民币)

是否愿意参加临床研究/

[例(%)]

“临床研究对社会有益”这一说法

是否正确/[例(%)]

“参与临床研究的志愿者可以得到足够的补偿”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例(%)]
不知道 不知道
<2万 226(8.99) 342(13.61) 65(2.59) 11(0.44) 492(19.58) 187(7.44) 117(4.66) 264(10.51)
≥2万,<4万 108(4.30) 191(7.60) 26(1.03) 1(0.04) 272(10.82) 101(4.02) 51(2.03) 147(5.85)
≥4万,<6万 97(3.86) 195(7.76) 22(0.88) 1(0.04) 269(10.70) 85(3.38) 71(2.83) 136(5.40)
≥6万,<8万 125(4.97) 243(9.67) 31(1.23) 2(0.08) 335(13.33) 106(4.22) 79(3.14) 183(7.28)
≥8万 301(11.98) 685(27.26) 40(1.59) 8(0.32) 938(37.33) 293(11.66) 212(8.44) 481(19.14)
χ2 14.399 41.116 50.512
P 0.006 <0.001 <0.001

过去12个月的

收入(人民币)

“临床研究是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的必经环节”

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例(%)]

“临床研究人员确保临床研究对参与者是安全的”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例(%)]
不知道 不知道
<2万 61(2.43) 22(0.88) 485(19.29) 129(5.13) 106(4.22) 333(13.25)
≥2万,<4万 43(1.71) 5(0.20) 251(9.99) 82(3.26) 42(1.67) 175(6.96)
≥4万,<6万 17(0.68) 5(0.20) 270(10.74) 64(2.56) 57(2.27) 171(6.80)
≥6万,<8万 30(1.19) 9(0.36) 329(13.09) 82(3.26) 78(3.10) 208(8.28)
≥8万 52(2.07) 10(0.40) 924(36.77) 167(6.65) 232(9.23) 587(23.36)
χ2 27.092 11.515
P 0.001 0.118

3. 讨 论

本研究是首个面向全国不同地区开展的大样本人群临床研究认知情况调查。对不同地区的2 513名被调查者的调查显示出现阶段中国公众对临床研究的认知程度比较好,大部分被调查者表达了愿意参加临床研究的意愿,并认同临床研究对人类健康的意义,认为临床研究对社会是有益的,这与近年来临床研究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在是否曾有机会参加临床研究方面,仅有30.28%的被调查者表示曾有机会参加临床研究,有64.42%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机会参与临床研究,还有5.29%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曾经是否有机会参加临床研究。这提示临床研究发起者可以通过更多途径增加临床研究的透明度以利于招募志愿者。

在参加临床研究的意愿、隐私保护、知情同意、临床研究对社会是否有益、临床研究的补偿和临床研究的安全性方面,大部分公众对临床研究的认知程度较好,但在关于临床研究的结果是否会告知公众方面,仅有28.89%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渠道获知临床研究的结果,剩余的被调查者认为临床研究的结果不会告知公众或不知道。此外,本研究发现不同文化程度、就业情况以及收入的公众对参加临床研究的意愿、隐私保护、知情同意、临床研究对社会是否有益、临床研究的补偿和临床研究的安全性方面的认知程度不一。这提示要提高公众对临床研究的认知水平须更多关注年龄大[7]、文化程度低、收入低和无业的人员。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最值得公众信任的临床研究信息来源前三依次为学术机构(80.74%)、政府(60.76%)和医师(59.21%),仅有24.75%的被调查者认为制药企业提供的临床研究信息可靠,有11.10%认为媒体提供的临床研究信息是可靠的,这与美国和印度的调查结果[8-9]基本一致。因此,根据以上结果来看,提升公众对临床研究的认知水平可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临床研究知识内容。在本次调查中,中国公众对临床研究的基本内容、参加临床研究的意愿、对临床研究价值的认可都有较好的认知,同时对临床研究的信息保密性和安全性较认可;但是对参加临床研究的途径和能否获取临床研究的结果方面,公众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在今后的临床研究招募途径和知识普及方案中,除了介绍临床研究方面的基本概念、内容、意义、基本原则等外,还应重点加入与公众密切相关且公众重点关注的内容,例如公众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参加临床研究、可以参加哪类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的最终结果公布方式等。

2)改善临床研究相关知识普及的途径。笔者调查发现最值得公众信任的临床研究信息来源前三依次为学术机构、政府和医师,提示学术机构已成为公众获取可靠临床研究信息的主要来源,学术机构是我国临床研究最为重要的单位。临床研究相关知识的普及途径包括:①通过与学术机构的合作,在召开专业领域的学术会议时开展临床研究知识普及并广泛宣传[10],培养专业的临床研究相关人员,扩大临床研究知识普及团队。②在政府部门的统筹组织下,自上而下地普及临床研究知识。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临床研究的知识普及,通过定期组织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册、与临床研究组织部门联合发布招募通知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临床研究的认知程度。③与医院合作、邀请相关领域的医学专家开展临床研究知识普及,以临床试验机构为执行部门,有针对性地对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和家属开展临床研究知识普及工作。目前我国已建立全国联网临床研究志愿者数据库[11],这对临床研究知识普及将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3)提升媒体可信度。虽然本次调查显示中国公众对媒体发布的临床研究消息信任程度较低,但是随着公共媒体的多样性和国家对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要求[12],通过政府部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信力高的媒体,定期推送临床研究相关知识,通过固定平台发布临床试验招募信息,将会逐步扭转公众对媒体发布的临床研究信息不信任的态度。

本研究不足之处:本次调查采用方便抽样,通过微信完成线上调查,被调查者的地理分布不均衡,如西部地区不足8%。同时具有医药背景的被调查者占50.53%,而临床研究的志愿者更多通过招募普通民众开展,医药学背景人员比例高可能导致数据存在一定的抽样误差。未来还需要通过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验证临床研究普及方案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国公众对临床研究认知程度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设计合理的临床研究知识普及方案、改善临床研究相关知识普及的途径、利用多媒体等措施,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临床研究中,将对我国的临床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Acknowledgments

感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丽教授提供调查问卷。

基金资助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2020ZX09201-010);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JJ80082);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计划(2020SK2010)。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State Project for Essential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0ZX09201-010);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nan Province (2021JJ80082); Hunan Provincial High-tech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n (2020SK2010), China.

利益冲突声明

作者声称无任何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

罗爱静 调查问卷设计,文章修订;刘娟 数据分析,文章撰写;刘畅、项玉霞 数据收集;阳国平 调查方案指导;黄志军 研究设计,文章修订。所有作者已阅读并同意最终的文本。

原文网址

http://xbyxb.csu.edu.cn/xbwk/fileup/PDF/202301130.pdf

参考文献

  • 1. Hulley SB, Cummings SR, Browner WS . 著. 临床研究设计[M]. 彭晓霞,唐迅主译. 4版.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7. [Google Scholar]; Hulley SB, Cummings SR, Browner WS. Designing clinical research[M]. Translated by PENG Xiaoxia, TANG Xun. 4th ed.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Medical Press, 2017. [Google Scholar]
  • 2. 彭晓霞. 把握临床研究创新要点 提高临床研究创新水平[J]. 中华医学杂志, 2020, 100(44): 3479-3483. 10.3760/cma.j.cn112137-20200819-02420.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PENG Xiaoxia. Understand the key points of innovation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innovation on clinical research[J].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2020, 100(44): 3479-3483. 10.3760/cma.j.cn112137-20200819-02420.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3. Markman M, Petersen J, Montgomery R. An exami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patient race and ethnicity on expressed interest in learning about cancer clinical trials[J]. 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08, 134(1): 115-118. 10.1007/s00432-007-0263-4.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4. Parsons S, Starling B, Mullan-Jensen C, et al. What the public knows and wants to know about medicin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 survey of the general public in six European countries[J]. BMJ Open, 2015, 5(4): e006420[2022-04-02]. 10.1136/bmjopen-2014-006420.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5. 徐岩, 张晓方, 李海燕, 等. 公众对临床研究认知的调查分析及培训方案探讨[J]. 中国新药杂志, 2017, 26(14): 1618-1622. [Google Scholar]; XU Yan, ZHANG Xiaofang, LI Haiyan, et al. Survey on public knowledge of clinical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raining programs[J].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17, 26(14): 1618-1622. [Google Scholar]
  • 6.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 中国临床医学研究发展报告——2020[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20. [Google Scholar]; China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 China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port—2020[M]. Bei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2020. [Google Scholar]
  • 7. Mba AA, Bs DB, Mba KG.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research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by age subgroup[J]. Ther Innov Regul Sci, 2020, 54(1): 93-102. 10.1007/s43441-019-00033-1.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8. Jones CW, Braz VA, McBride SM, et al. Cross-sectional assessment of patient attitudes towards participation in clinical trials: does making results publicly available matter?[J]. BMJ Open, 2016, 6(11): e013649 [2022-04-02]. 10.1136/bmjopen-2016-013649.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9. Burt T, Dhillon S, Sharma P, et al. PARTAKE survey of public knowledge and perceptions of clinical research in India[J]. PLoS One, 2013, 8(7): e68666 [2022-04-02]. 10.1371/journal.pone.0068666.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10. 黄倩, 刘健, 吴丽花. 基于医疗机构视角的临床研究协调员现状分析及管理优化探讨[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21, 40(4): 3. 10.14109/j.cnki.xyylc.2021.04.07. [DOI] [Google Scholar]; HUANG Qian, LIU Jian, WU Lihua. Analysis of status of 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s and discussion on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medical institu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and Clinical Remedies, 2021, 40(4): 3. 10.14109/j.cnki.xyylc.2021.04.07. [DOI] [Google Scholar]
  • 11. 韩帅玮琦, 赵侠, 周颖, 等. 全国联网临床研究志愿者数据库建设与效果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0, 36(13): 1879-1883. 10.13699/j.cnki.1001-6821.2020.13.027. 32814466 [DOI] [Google Scholar]; HAN Shuaiweiqi, ZHAO Xia, ZHOU Ying, et al.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Networked Clinical Research Volunteer Database and effect analysis[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20, 36(13): 1879-1883. 10.13699/j.cnki.1001-6821.2020.13.027. [DOI] [Google Scholar]
  • 12.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J]. 中国广播, 2020(1): 25. [Google Scholar]; State Internet Information Office . The National Internet Information Office issued the Regulations on Eecological Governance of Network Information Content[J]. China Broadcasts, 2020(1): 25. [Google Scholar]

Articles from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 are provided here courtesy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