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logoLink to 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 2024 Dec 20;44(12):2382–2387. [Article in Chinese] doi: 10.12122/j.issn.1673-4254.2024.12.14

医学研究生文化信仰与自杀风险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beliefs and suicide risk among Chinese medic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陈 凯鹭 1,2, 肖 蓉 1,2,
Editor: 余 诗诗
PMCID: PMC11683346  PMID: 39725627

Abstract

目的

研究医学研究生文化信仰与自杀风险的关系。

方法

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信仰量表(CTCBS)、自杀行为问卷(SBQ-R)对某医科大学541名医学研究生进行调查。

结果

医学研究生文化信仰量表总分为49.68±6.85分,其中66.9%拥有高水平文化信仰。医学研究生的自杀风险检出率为15.7%,近1年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0.1%。他们的文化信仰和自杀风险状况不存在性别、居住地和家庭经济状况上的差异。医学研究生文化信仰水平与自杀风险呈负相关(r=-0.210,P<0.001)。高文化信仰者的SBQ-R得分更低(F=6.255,P<0.01),文化信仰程度越低者的自杀风险检出率越高(28.6% vs 21.2% vs 12.7%,χ2=7.985,P<0.05)。高自杀风险者的文化信仰总分及各维度表现水平更低(P<0.001)。

结论

医学研究生多数具有明确的文化信仰,高文化信仰有助于降低医学研究生的自杀风险。

Keywords: 医学研究生,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信仰, 自杀风险, 自杀意念


自杀风险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产生自杀行为的潜在危险性。自杀意念是个体自杀风险的重要表现特征1。近十年的Meta分析表明中国大学生与医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10.7%2、11.73%3,医学生的自杀风险较普通大学生更高。已有的研究显示,医学生自杀可能与许多社会和环境因素有关4。深入探究医学生自杀风险的保护性因素,对医学生的自杀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仰,即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5,被认为是影响自杀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6。文化信仰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信仰形式,它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的不同层面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高度热爱、敬仰、信守和奉行的态度7。文化与心理健康有密切联系8,文化自信对抑郁和焦虑有缓解作用9,高文化信仰的医学生更少抑郁情绪7。然而,前人对信仰与自杀的关系研究大多聚焦于宗教文化,有宗教信仰者的自杀风险更低10,中华传统文化信仰与自杀风险的关系却尚未有研究。不同信仰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作用存在差异11,文化信仰与自杀风险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医学研究生较医学本科生面临更高的学业与临床工作压力,既往研究表明,医学生12、研究生13都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有更高的自杀风险14;且高年级的医学生自杀死亡比例更高15。研究显示医学研究生的学业压力16、社会支持17、情绪效能感18、师生关系19是影响其自杀风险的重要因素。然而,文化塑造着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价值观念及精神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念,也有“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的职业理想,更有“医乃仁术”、“医者仁心”的医德理念,这些传统文化思想在影响他们人生价值观的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在救死扶伤、仁义为怀的中华文化熏陶之下,文化信仰与医学研究生自杀风险的关系如何?高文化信仰者的自杀风险是否更低?文化信仰是否有助于减少医学研究生的自杀风险呢?

本研究拟对医学研究生的文化信仰与自杀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关系,为更好地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思想资源,开展生命教育、提升医学研究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坚韧心性,预防自杀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方便抽样,以班级为单位,于2022~2023年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发放问卷,对广东某医科大学的620名一年级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并在课堂上完成问卷填写。剔除答题时间过短、不认真作答等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数据541份,有效回收率为87.3%。其中男生214人(39.6%),女生327人(60.4%);年龄在22~39岁(24.86±1.90);家庭居住地为农村有213人(39.4%),县城149人(27.5%),城市179人(33.1%);家庭经济状况差77人(14.2%),中等410人(75.8%),良好54人(10.0%)。

1.2. 研究方法

1.2.1. 文化信仰

采用肖蓉7等编制的中国传统文化信仰量表(CTCBS),该量表共12条目,采用1~5的五级评分。量表总分为各条目分数之和,无反向计分,分数越高说明个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越为信奉和敬仰。量表总均分4~5分为高文化信仰者,3~3.99分为中等文化信仰者,1~2.99分为低文化信仰者;其中,高文化信仰者为文化信仰明确者,而中等与低文化信仰水平的被试均为“文化信仰不明确者”。量表的4个维度分别为:文化热爱、文化敬仰、文化自信、文化追求,各维度因子分=所属条目总分/条目数,因子分可反映个体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行为特点。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41,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43、0.863、0.799、0.759。

1.2.2. 自杀风险

采用Osman等编制的自杀行为问卷(SBQ-R),该量表是目前国内外评估自杀风险的常用工具20。该问卷共4条目,评估内容包括:个体既往的自杀意念或自杀企图;近1年自杀意念的发生频率;既往的自杀意图披露;主观报告的未来自杀可能性大小。问卷总分介于3~18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杀风险越高。SBQ-R评分的临界值为7分,得分高于7分者属于高风险组。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医学研究生文化信仰状况分析

医学研究生文化信仰量表总分为49.68±6.85分,总均分为4.14±0.57分。各因子分表现为:文化热爱4.26±0.61;文化敬仰4.11±0.65;文化自信4.26±0.56;文化追求3.93±0.69。按照分级评价标准,医学研究生中有高文化信仰者362人(66.9%),中等文化信仰者165人(30.5%),低文化信仰者14人(2.6%)。比较不同性别、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的医学研究生的文化信仰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医学研究生的文化信仰、自杀风险状况

Tab.1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belief and suicide risk among medical postgraduates with different soc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istics n (%) Cultural belief Suicide risk
SBQ-R score High risk [n (%)]
Gender
Male (n=214) 214 (39.6) 49.64±7.13 4.57±2.06 32 (15.0)
Female (n=327) 327 (60.4) 49.70±6.68 4.80±2.21 53 (16.2)
t2 -0.092 -1.189 0.154
Place of residence
Countryside (n=213) 213 (39.4) 50.17±6.08 4.65±1.94 31 (14.6)
County (n=149) 149 (27.5) 49.38±7.27 4.52±1.95 23 (15.4)
City (n=179) 179 (33.1) 49.34±7.34 4.93±2.51 31 (17.3)
F2 0.902 1.652 0.573
Family finances
Poor (n=77) 77 (14.2) 49.35±7.66 4.66±2.00 11 (14.3)
Medium (n=410) 410 (75.8) 49.65±6.77 4.77±2.22 69 (16.8)
Rich (n=54) 54 (10.0) 50.35±6.34 4.28±1.74 5 (9.3)
F2 0.351 1.271 2.203
Total 541 49.68±6.85 4.71±2.15 85 (15.9)

SBQ-R: Suicidal behaviors questionnaire-revised.

Mean±SD

2.2. 医学研究生自杀风险状况分析

本研究中,被试自杀风险总分在3~17分(4.71±2.15),有85名(15.7%)医学研究生存在高自杀风险。自杀风险筛查显示:女生的阳性率(16.2%)高于男生(15.0%),家庭居住地为城市者的阳性率(17.3%)高于县城(15.4%)和农村(14.6%),家庭经济状况好者的阳性率(9.3%)低于经济状况中等(16.8%)和差者(14.3%),但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对自杀行为问卷的条目应答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医学研究生中有44.4%报告既往自杀意念甚至自杀企图,20.1%在过去1年中至少1次认真考虑过结束自己的生命。高风险组中,36.5%曾制定过自杀计划或尝试过自杀行为;34.1%从没告诉过别人自己打算或可能自杀的想法;仅4.7%认为自己绝对不可能在将来实施自杀,而14.1%者认为自己有可能在将来实施自杀(表2)。

表2.

医学研究生SBQ-R的应答情况

Tab.2 Profile of responses on SBQ-R among the medical postgraduates [n (%)]

Item Total (n=541) High risk (n=85)
1.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or attempted to kill yourself?
Never 301 (55.6) 3 (3.5)
It was just a brief passing thought 204 (37.7) 51 (60.0)
I have had a plan at least once …/I have attempted to kill myself… 36 (6.6) 31 (36.5)
2.How often have you thought about killing yourself in the past year?
Never 432 (79.9) 15 (17.6)
Rarely (1 time)/Sometimes (2 times) 100 (18.5) 61 (71.8)
Often (3-4 times)/Very often (5 or more times) 9 (1.7) 9 (10.6)
3.Have you ever told someone that you were going to commit suicide, or that you might do it?
No 445 (82.3) 29 (34.1)
Yes, at one time … 78 (14.4) 43 (50.6)
Yes, more than once … 18 (3.3) 13 (15.3)
4. How likely is it that you will attempt suicide someday?
Never 307 (56.7) 4 (4.7)
No chance at all/Rather unlikely/Unlikely 222 (41.0) 69 (81.2)
Likely/Rather likely/Very likely 12 (2.2) 12 (14.1)

2.3. 医学研究生文化信仰与自杀风险的关系

2.3.1. 文化信仰与自杀风险的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医学研究生文化信仰水平与自杀风险呈负相关(r=-0.210,P<0.001),自杀风险与文化信仰各维度均呈负相关(表3)。

表3.

文化信仰与自杀风险的相关分析

Tab.3 Correlation between cultural belief and suicide risk (r)

Cultural belief Cultural love Cultural venerate Cultural confidence Cultural pursuit
SBQ-R Score -0.210*** -0.164*** -0.194*** -0.222*** -0.187***

***P<0.001.

2.3.2. 不同文化信仰水平的医学研究生自杀风险状况比较

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文化信仰水平的医学研究生自杀风险状况进行比较,发现高文化信仰者的SBQ-R总分更低(F=6.255,P<0.01),他们在既往的自杀意念或自杀企图、近1年自杀意念的发生频率、既往的自杀意图披露程度上的表现得分均是最低的。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文化信仰水平者的自杀风险检出率,同样也发现各组别之间存在差异(χ2=7.985,P<0.05,表4),高文化信仰水平者的自杀风险检出率低于中、低文化信仰者(28.6% vs 21.2% vs 12.7%)。

表4.

不同文化信仰水平的医学研究生自杀风险状况比较

Tab.4 Comparison of suicide risk among medical postgraduates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belief levels (Mean±SD)

Item Cultural belief levels F2 P Multiple comparison
Low (n=14) Medium (n=165) High (n=362)
SBQ-R score 5.57±3.20 5.12±2.36 4.48±1.97 6.255 0.002 2>3
Past attempts 2.14±1.17 1.56±0.63 1.48±0.64 7.186 <0.001 1>2;1>3
Frequency 1.43±1.16 1.43±0.84 1.24±0.58 4.679 0.010 2>3
Threat 1.14±0.54 1.27±0.52 1.19±0.46 2.015 0.134
Likelihood 0.86±1.23 0.85±1.04 0.58±0.89 5.117 0.006 2>3
High risk [n (%)] 4 (28.6) 35 (21.2) 46 (12.7) 7.985 0.018

2.3.3. 有无自杀风险的医学研究生文化信仰状况比较

对有无自杀风险者的文化信仰状况进行比较,发现高自杀风险者的文化信仰总分及各维度表现水平更低(P<0.001,表5)。

表5.

有无自杀风险的医学研究生文化信仰状况比较

Tab.5 Comparison of cultural beliefs among medical postgraduate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uicide risks (Mean±SD)

Item Low risk (n=456) High risk (n=85) t P
Cultural belief 50.18±6.69 47.00±7.12 3.979 <0.001
Cultural love 12.90±1.73 12.16±2.18 3.476 <0.001
Cultural venerate 12.44±1.91 11.66±2.00 3.456 <0.001
Cultural confidence 12.90±1.63 12.06±1.73 4.318 <0.001
Cultural pursuit 11.93±2.06 11.12±2.06 3.329 <0.001

3. 讨论

3.1. 医学研究生的文化信仰状况

医学研究生中有2/3的个体展现出高水平的文化信仰,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高度热爱、敬仰、信守和奉行的态度。不同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和城乡的医学研究生在文化信仰水平上并无差异。这说明医学研究生大多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中流传的“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典故及其蕴含的济世救人情怀可能也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与职业追求。大多数医学研究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高度认同的态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积极的影响,这对于他们在工作中践行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职责是极为有益的。在文化信仰的四个维度表现上,他们在文化追求上的得分相对较低,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相似7。医学研究生学业、工作压力繁重,可能导致这一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追求和参与行为较少,且医学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存在形式单一、内容碎片化、学时不足等难题21,因而可能会较大地影响学生对不同形式与类别的传统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然而医学研究生中仍有30.5%为中等文化信仰者,2.6%为低文化信仰者,他们缺乏明确的文化信仰,这对于他们心理、文化素质提升和社会适应都是不利的,这提示我们有必要在医学研究生中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传统文化活动,将医学人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促进医学研究生树立更为明确的文化信仰。

3.2. 医学研究生的自杀风险状况

自杀意念是自杀死亡的必经阶段,也是评估自杀风险、预防自杀行为的重要环节22。本研究中,医学研究生的近1年自杀意念发生率(20.1%)明显高于2020年的调查结果(13.0%)17以及近十年医学生群体有关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11.73%)3,他们的自杀风险阳性率为15.7%,也明显高于2019年医学研究生新生的研究结果(3.5%)18。但不同性别、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的医学研究生的自杀风险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前人的研究则观点不一,有的认为中国医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无性别差异23,有的发现研究生群体中的男性自杀比例更高24;也有研究显示女性医学生自杀风险更高,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差异不显著25;2022年、2023年的两项研究对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分析结果也不一致2627。这说明医学研究生自杀风险的人口学差异表现是不典型的,非特异性的,可能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自杀预防工作中应注重普适有效的策略,对不同特征的医学研究生予以同等重视。

条目分析显示,高风险组的医学研究生中,28.2%至少1次制定过自杀计划,8.2%曾经尝试过自杀。自杀计划会促使自杀意念向自杀企图发展,指向致命性行为的实施28。个体披露自杀意图是自杀行为发生前的征兆之一,也是他人识别自杀风险者、开展援助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本研究发现50.6%的自杀风险者仅披露过自杀意图1次,34.1%从未披露过自杀意图。国外对医学生和医生开展的研究中报告了类似的趋势,发出自杀警告者仅占自杀死亡人数的1/429。有研究认为,心理问题与障碍的病耻感在医疗工作者群体内会被放大30。因此,医学研究生的自杀意图披露行为少,可能是病耻感与支持资源不足共同导致的结果。病耻感不仅会限制个体科学看待自身自杀想法,导致自主求助行为的减少;更会影响其对他人自杀意图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导致群体内缺乏支持性互动,进而影响了自杀风险个体的再求助意愿。

3.3. 医学研究生文化信仰与自杀风险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文化信仰与自杀风险呈负相关关系(r=-0.211),相关系数较低,这可能与自杀本身的复杂性有关。自杀是个体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31。进一步分析显示,高自杀风险者的文化信仰得分显著更低,而缺乏文化信仰者的自杀风险得分更高,高文化信仰者的自杀风险检出率最低,因此,文化信仰在降低自杀风险中的作用是值得重视的。

本研究认为,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人文思想与哲学内涵在不同层次促进并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促使高文化认同与信仰的医学研究生表现出更低的自杀风险。传统文化中有较多珍爱生命的基本价值观念,如“蝼蚁尚且贪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仁者爱人”“重人贵生”“好死不如赖活着”,“人命关天”等名言谚语表达出对生命的珍爱与坚持。前人的研究也证实积极的生命价值观有利于降低自杀意念3233。其次,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思维与处世哲学,也能够促使个体发展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维持其心境平稳。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乐天知命”、“不怨天,不尤人,安贫乐道”等思想,融合了乐观态度、接纳现实与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精神,对医学生积极调适自身、应对困难,满怀希望地努力奋斗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既往研究表明,儒家的中庸信念34与中庸思维35、道家应对思想36、忍耐心理37等均有缓解抑郁症状的作用,维持积极情绪有利于促进个体的生命意义感,进而降低自杀风险38。此外,个体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信仰指引其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与价值实现。传统文化中的“厚德载物”“慈悲为怀”,“杏林春暖”“橘井泉香”,都体现出无私奉献、渡人渡己的价值信念。信仰本质上是个体的主导价值观39。崇高的主导价值观能够帮助个体在面临外部挫折与压力时,采取更加客观、全面的视角看待世界和他人,正确应对困境,减少不合理认知反应及其诱发的自杀风险。

文化信仰的保护性功能也可能体现在其对内在冲突的缓释作用。自杀扭力理论认为期望与现实冲突、价值观冲突、经济相对剥夺感等都是导致自杀风险增高的重要压力源40。2024年春季,我国接连报道4起医学生自杀,这些事件反映出医学研究生群体面对着多重压力与冲突:医学研究生抱有救死扶伤的情怀,却在医疗资源有限、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风险等现实影响下持续处于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由此滋生麻木感与职业倦怠41,陷入自身行为与价值观的冲突。此外,多数医学研究生渴望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认可,但实际工作状态往往是高强度、低待遇、连轴转、不敢休,不仅要面对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的相对剥夺感,且长期处于低社会支持的孤独状态中42,面临社会认同与自我价值间的冲突。本研究认为,中、低文化信仰的医学研究生可能存在主导价值观的缺失,不利于他们从生活中找到意义和目的,难以消解对现状的不满,加剧了冲突的感受,从而增加了自杀风险。而高文化信仰水平者能够将其所认同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运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处世理念进行自我调节,从而协调自身情感、认知与行为,能更好地应对困境和危机,减少了自杀风险。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仅从文化信仰的单一角度来考察其与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未能深入探究文化信仰与自杀风险之间可能的影响机制。未来亦可在这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

综上所述,医学研究生的自杀风险状况亟需关注,文化信仰有助于降低他们的自杀风险,预防自杀。医科院校可通过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坚定的文化信仰,弘扬积极的生命价值观,从而提高和强化他们的生命意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筑牢医学研究生生命安全的防护网。

基金资助

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23JGXM_029)

参考文献

  • 1. Klonsky ED, Pachkowski MC, Shahnaz A, et al. The three-step theory of suicide: description, evidence, and some useful points of clarification[J]. Prev Med, 2021, 152(Pt 1): 106549.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2. 谭琪钰, 栾 烨, 徐 超, 等. 中国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的Meta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22, 49(7): 1269-74. 35705239 [Google Scholar]
  • 3. 沈可, 黄笛, 杨雨飞, 等. 2007-2020年中国大陆医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的meta分析[J]. 医学新知, 2020, 30(6): 431-41. DOI: 10.12173/j.issn.1004-5511.2020.06.03 [DOI] [Google Scholar]
  • 4. Watson C, Ventriglio A, Bhugra D. A narrative review of suicide and suicidal behavior in medical students[J]. Indian J Psychiatry, 2020, 62(3): 250-6.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5. 李幼穗, 李 维, 吕 勇. 信仰现状的心理学研究[J]. 心理科学, 2002, 25(6): 660-3. [Google Scholar]
  • 6. Mason K, Moore M, Palmer J, et al. Religious commitment and intent to die by suicide during the pandemic[J]. Religions, 2023, 14(10): 1226. [Google Scholar]
  • 7. 肖 蓉, 于馨淼. 医学生文化信仰及其与抑郁的关系[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0(8): 1178-83.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8. Snowshoe A, Crooks CV, Tremblay PF, et al. Cultural connectedness and its relation to mental wellness for first nations youth[J]. J Prim Prev, 2017, 38(1/2): 67-86.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9. 毕重增, 吴 良, 赵玉芳. 获得意义感: 文化自信对抑郁和焦虑的缓解作用[J].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2, 59(1): 89-96. [Google Scholar]
  • 10. Lawrence RE, Oquendo MA, Stanley B. Religion and suicide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J]. Arch Suicide Res, 2016, 20(1): 1-21.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11. Mirza S, Wiglesworth A, Fiecas MB, et al. Revisiting associations among parent and adolescent religiosity and early adolescent suicide risk in the United States[J]. J Relig Health, 2024, 63(2): 1017-37.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12. Wege N, Muth T, Li J, et al. Mental health among currently enrolled medical students in Germany[J]. Public Health, 2016, 132: 92-100.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13. Evans TM, Bira L, Gastelum JB, et al. Evidence for a mental health crisis in graduate education[J]. Nat Biotechnol, 2018, 36(3): 282-4.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14. Uchida C, Uchida M.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for suicide and death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 23-year serial prevalence study of data from 8.2 million Japanese college students[J]. J Clin Psychiatry, 2017, 78(4): e404-e412.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15. Varshney K, Patel H, Panhwar MA. Risks and warning signs for medical student suicide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J]. Arch Suicide Res, 2024, 28(4): 1058-76.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16. 沈丽琴, 张晓玲, 郝清华, 等. 医学研究生自杀意念的现状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5): 881-2, 885. [Google Scholar]
  • 17. 尤爱军, 史卢少博, 陈 任, 等. 医学院校研究生的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0, 34(2): 147-52. [Google Scholar]
  • 18. 赵静波, 陈壮有, 梁舜薇, 等. 医学研究生情绪调节效能感在抑郁与自杀间的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9(5): 72-7. [Google Scholar]
  • 19. Wu Y, Qu Z, Tang WJ, et al. Reducing the risk of suicidal behaviors in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exploration of student-supervisor relationship and subjective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J]. Front Psychiatry, 2024, 15: 1381291.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20. Osman A, Bagge CL, Gutierrez PM, et al. The Suicidal Behaviors Questionnaire-Revised (SBQ-R): validation with clinical and nonclinical samples[J]. Assessment, 2001, 8(4): 443-54.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21. 李锋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人文教育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 36(5): 578-82, 587. [Google Scholar]
  • 22. 应梦婷, 江光荣, 鲁 婷, 等. 从自杀意念到自杀尝试:自杀行动转变的理论模型与风险因素[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4(2): 314-22. [Google Scholar]
  • 23. Zeng W, Chen RQ, Wang XY, 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in China: a meta-analysis[J]. Medicine, 2019, 98(18): e15337.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24. Cheng Y, Zhang XM, Ye SY, et al. Suicide in Chinese graduate students: a review from 2000 to 2019[J]. Front Psychiatry, 2020, 11: 579745.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25. 陈 君, 耿仁文. 心理健康与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 基于对三所高校10340名医学生的调查[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0(11): 1689-92, 封3.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26. 王 超, 张艺琳, 邹广顺, 等. 686名医学生有无自杀意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2, 60(1): 78-85. [Google Scholar]
  • 27. 张艺琳, 王 超, 李梦蝶, 等. 医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及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构建[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3, 27(11): 1320-8, 1349. 36416017 [Google Scholar]
  • 28. O'Connor RC, Nock MK. The psychology of suicidal behaviour[J]. Lancet Psychiatry, 2014, 1(1): 73-85.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29. Chahal S, Nadda A, Govil N, et al. Suicide death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residents and physicians in India spanning a decade (2010-2019): an exploratory study using on line news portals and Google database[J]. Int J Soc Psychiatry, 2022, 68(4): 718-28.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30. Gerada C. Doctors, suicide and mental illness[J]. BJPsych Bull, 2018, 42(4): 165-8.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31. Franklin JC, Ribeiro JD, Fox KR, et al. Risk factors for suicidal thoughts and behaviors: a meta-analysis of 50 years of research[J]. Psychol Bull, 2017, 143(2): 187-232.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32. 朱薏帆, 蓝媛美, 欧阳皓华, 等. 父母教养方式、生命价值观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19, 35(8): 675-9. [Google Scholar]
  • 33. 胡 月, 樊富珉, 戴艳军, 等. 大学生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 生命价值观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 24(1): 149-51, 172. [Google Scholar]
  • 34. 高 瞻, 李新天, 许律琴, 等. 抑郁患者情绪调节灵活性的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9): 1294-6. 23812547 [Google Scholar]
  • 35. 程云菲. 中国大学生中庸思维的现况调查及其与情绪问题的关系研究[D]. 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 2013. [Google Scholar]
  • 36. 李晓红. 大学生道家应对思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广州: 广州大学, 2011. [Google Scholar]
  • 37. 于馨淼. 忍耐力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研究[D]. 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Google Scholar]
  • 38. 张艺琳, 王 超, 邹广顺, 等. 医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J].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1, 59(11): 93-9, 107. [Google Scholar]
  • 39. 万俊人. 信仰危机的” 现代性” 根源及其文化解释[J].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16(1): 22-9. [Google Scholar]
  • 40. Zhang J. The strain theory of suicide[J]. J Pac Rim Psychol, 2019, 13: e27. [Google Scholar]
  • 41. Huang XF. Three tragic deaths in the past 30 days: time to address the mental health of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J]. Asian J Psychiatr, 2024, 96: 104039.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42. Yang JZ. Alarming state of suicide among medical students, residents and early career physicians in China[J]. Asian J Psychiatr, 2023, 79: 103336.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Articles from 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are provided here courtesy of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