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logoLink to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 2025 Jan;39(1):126–128. [Article in Chinese] doi: 10.7507/1002-1892.202409096

关节镜辅助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新鲜腕舟骨骨折

宝鹏 栗 1, 东鹏 杜 1, 文婧 罗 2, 重玺 袁 1, 裔阳 刘 1, 明浩 顾 1, 涛 赵 1,*
PMCID: PMC11757956

Abstract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新鲜腕舟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22年5月—2023年2月,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30例腕舟骨骨折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22~64岁,平均44.1岁。致伤原因:运动伤9例,交通事故伤9例,跌倒伤12例。骨折根据Herbert分型标准为B1型9例、B2型21例,均未合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及韧带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d,平均6.0 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复查骨折愈合情况,12个月时行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及Herbert和Fisher腕舟骨骨折评价,测量腕关节主动屈、伸及桡偏、尺偏活动度并与健侧进行比较。

结果

手术时间40~65 min,平均53.5 min;术中出血量5~20 mL,平均11.2 m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3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影像学复查示术后6个月时骨折均达骨性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松动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达优27例、良3例;Herbert和Fisher腕舟骨骨折评价达0级27例、1级3例;患侧腕关节主动屈、伸、桡偏、尺偏活动度均小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空心螺钉固定具有微创、精确复位及快速康复的优势,是治疗新鲜腕舟骨骨折有效方法。

Keywords: 腕舟骨骨折, 关节镜, 空心螺钉, 内固定, 微创治疗


腕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之一。由于腕舟骨血供结构特殊,骨折后愈合困难,易引发关节功能障碍和并发症[1-2]。保守治疗恢复时间较长且效果不稳定;开放手术对腕舟骨血供影响较大,骨折不愈合发生率较高。关节镜辅助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对患者关节功能影响,但是也存在一定挑战,主要与骨折部位解剖结构复杂、骨折类型多样以及手术入路困难有关。而且,关节镜手术存在关节内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也需要引起重视。2022年5月—2023年2月,我们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30例腕舟骨骨折患者,现回顾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以供临床参考。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2~64岁,平均44.1岁。左侧10例,右侧20例。致伤原因:运动伤9例,交通事故伤9例,跌倒伤12例。骨折根据Herbert分型标准为B1型9例、B2型21例,均未合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及韧带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d,平均6.0 d。

1.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下,患者取仰卧位,使用上臂气压止血带,前臂置于旋前位,使用牵引架进行悬吊牵引(牵引质量4~5 kg)。常规术野消毒铺巾,驱血后气压止血带充气。肘关节屈曲至90°,经腕骨间桡侧腕中关节入路及腕背3-4入路、4-5入路检查腕中关节,腕中关节桡侧、尺侧入路检查腕桡关节、下尺桡关节,清除关节腔内积血及碎屑,切除增生滑膜,探查舟骨骨折移位明显,断端可见积血、软骨及骨块碎屑。于腕中关节桡侧入路观察,平行该入路,用10 mL空针定位、平行舟骨关节面及垂直舟骨骨折线建立单独辅助入路,经辅助入路清理舟骨骨折断端,镜下平行舟骨上表面放置探钩作为导针进针方向引导,于掌侧舟骨结节将0.8 mm导针与水平面成30° 角(矢状位30°)、向尺侧偏斜45°(冠状位45°),向背侧经皮平行探钩方向经舟骨打入(与舟骨长轴呈对角线);关节镜于骨折断端观察,导针自舟骨掌侧经舟骨结节向背侧推舟骨,镜下探钩调整复位背侧骨折块,直至关节面平整后,将导针完全经3-4入路经皮穿出,换用2.4 mm空心钻在导针引导下逆向钻孔,镜下使用带刻度的探钩测量舟骨长轴对角线长度后,导针引导下拧入2.4 mm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经腕中关节桡侧入路探查见关节面解剖复位,C臂X线机透视见骨折复位及螺钉位置满意,再次清理关节腔,缝合切口并加压包扎。

1.3. 术后处理及疗效评价指标

术后抬高患肢,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于伸直位;第2天开始患肢主动伸指及抓握功能锻炼;2周后拆除外固定,开始腕关节主动掌屈、背伸锻炼;4周后开始桡偏与尺偏锻炼。待影像学复查证实骨小梁生长通过骨折端后,开始腕关节抗重力锻炼。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复查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时,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及Herbert和Fisher腕舟骨骨折评价腕关节功能,测量腕关节主动屈、伸及桡偏、尺偏活动度并与健侧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Shapro-Wilk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患侧与健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

2.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40~65 min,平均53.5 min;术中出血量5~20 mL,平均11.2 m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3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影像学复查示骨折愈合良好、骨折线模糊,6个月均已骨性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松动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患侧腕关节均无明显疼痛;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达优27例、良3例;Herbert和Fisher腕舟骨骨折评价达0级27例、1级3例。患侧腕关节主动屈、伸、桡偏、尺偏活动度分别达(86.23±1.94)°、(66.60±1.38)°、(21.80±1.63)°、(26.47±1.79)°,但均小于健侧 [(87.04±1.82)°、(67.63±1.03)°、(22.94±1.05)°、(27.22±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1,P<0.001;t=7.599,P<0.001;t=5.233,P<0.001;t=4.667,P<0.001 )。见图1

图 1.

患者,男,27岁,右侧腕舟骨骨折(Herbert分型 B2型)

a. 术前CT;b. 术后3 d CT;c、d. 术后3个月正侧位X线片

图 1

3. 讨论

研究表明关节镜手术能直视下探及骨折断端、辅助复位,无需剥离周围组织[3],对周围血供破坏小,降低了骨折不愈合风险[4]。腕舟骨骨折常伴软骨剥脱[5],关节镜下更易发现潜在损伤并同期处理,避免二次手术。本组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植钉固定时,均为一次性成功置入导针,影像学复查示螺钉植入位置满意,避免了传统徒手植钉误差、反复植钉导致的螺钉松动以及对神经血管的损伤。本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早期未出现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时骨折均已骨性愈合。

我们总结关节镜辅助下空心螺钉固定操作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包括:① 确定腕舟骨结节触摸点,选择螺钉进针位置;② 通过腕舟骨结节钻入1枚0.8 mm导针,确保关节镜下骨折复位良好且导针未穿出;③ 0.8 mm导针自舟骨结节保持矢状位30°、冠状位45° 进针;④ 术中注意螺钉是否穿出软骨;⑤ 手术开始时应先行关节镜探查有无韧带损伤,必要时可同期处理后再进行骨折手术;⑥ 骨折常致血肿形成,影响关节面观察,可在3-4入路观察同时,从4-5入路插入刨刀清理血肿;⑦ 由于腕关节空间有限,射频消融可能导致水温升高,应避免连续长时间使用,以减少软骨和皮肤损伤;⑧ 可采用4~5 kg牵引使关节腔充分张开,但避免过度牵引;⑨ 经3-4入路插入关节镜时,应沿关节面掌倾角度插入,建议使用注射器针头多次确认位置及深度;⑩ 若合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可同期行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若符合缝合条件则予以镜下经尺骨茎突使用超强线穿骨道捆绑缝合;若合并舟月韧带损伤,行经骨道舟月韧带重建[6]

综上述,关节镜辅助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新鲜腕舟骨骨折具有微创优势,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较快,康复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利益冲突 在课题研究和文章撰写过程中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声明 研究方案经成都京东方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3066)

作者贡献声明 杜东鹏:研究设计;罗文婧:研究实施;袁重玺、刘裔阳、顾明浩:数据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栗宝鹏:文章撰写;赵涛: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

References

  • 1.王大伟, 程保国, 解琛, 等 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研究进展.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24;40(2):190–192. doi: 10.3760/cma.j.cn311653-20230609-00119. [DOI] [Google Scholar]
  • 2.Chambers SB, Padmore CE, Grewal R, et al. The impact of scaphoid malunion on radioscaphoid joint contact: A computational analysis. J Hand Surg (Am), 2020, 45(7): 610-618. e1.
  • 3.Phillips R, Choo S, Fletcher B, et al. Dry wrist arthroscopy: Technique and rationale. Arthroscopy: The Journal of Arthroscopic &amp; Related Surgery, 2023, 39(8): 1779-1780.
  • 4.Özden F Comparison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surgery treatment for acute scaphoid fractur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orld J Surg. 2023;47(12):3449–3450. doi: 10.1007/s00268-023-07168-1.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5.Beck A The incidence of scapholunate ligament disruption in competitive diver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20;54(Suppl 1):A51. [Google Scholar]
  • 6.刘司达, 韩峰, 蒋华军, 等 舟月韧带损伤的诊治进展.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21;37(5):396–400. doi: 10.3760/cma.j.cn311653-20210223-00065. [DOI] [Google Scholar]

Articles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are provided here courtesy of Sichuan University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