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logoLink to 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 2018 Apr;39(4):342–344. [Article in Chinese] 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8.04.019

47岁女性不明原因贫血

Unexplained anemia of a 47-year-old female

陈 苗 1, 韩 冰 1,, 周 道斌 1, 蒋 显勇 1, 李 菁 1, 石 希敏 1
Editor: 刘 爽1
PMCID: PMC7342132  PMID: 29779336

患者,女,47岁,因“乏力、体重减轻半年”就诊。无发热、盗汗、关节痛、口腔溃疡等不适。月经正常,无血便、黑便,近半年体重下降25 kg,既往体健。2017年8月外院检查示:血常规:WBC 5×109/L,HGB 70 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74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276 g/L,PLT 600×109/L,网织红细胞比值1.5%。肝肾功能正常。血清铁3.49 µmol/L(参考值10.7~32.2 µmol/L),总铁结合力39.50 µmol/L(参考值29.54~63.54 µ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8%(参考值25%~50%),转铁蛋白2.03 g/L(参考值2.0~3.6 g/L),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2.54 mg/L(参考值0.76~1.76 mg/L),铁蛋白354.20 µg/L(参考值11.0~306.8 µg/L)。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正常。大便潜血(−)。血红蛋白电泳正常,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筛查阴性。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正常。Coombs试验阴性。CD55、CD59表达100%。EPO 63.57 U/L(参考值2.59~18.50 U/L)。甲状腺功能正常。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阴性。骨髓涂片: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为2.62∶1,部分幼稚粒细胞核质发育不平衡,全片可见巨核细胞89个,血小板多见。铁染色:细胞外铁(−),铁粒幼细胞阳性率为80%。骨髓活检:增生活跃(60%),网状纤维染色(MF-0级)。JAK2 V617F突变阴性,CALR EXON9突变阴性。染色体核型:46,XX[20]。胸腹盆CT未见特殊异常。

患者于2017年7月27日入我院就诊。查体:贫血貌,无浅表淋巴结、肝脾肿大,心肺腹无阳性体征。复查血清铁2.79 µmol/L(参考值8.95~26.95 µmol/L),总铁结合力38.31 µmol/L(参考值44.75~80.55 µmol/L),转铁饱和度6.1%(参考值25.0%~50.0%),铁蛋白286 µg/L(参考值14~307 µg/L)。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红比为1.95∶1;粒系各阶段比例和形态正常;红系中幼稚红细胞比例增高17.5%,红细胞大小不等,部分中心淡染区扩大,呈“缗钱状”排列;全片见巨核细胞112个,血小板成堆易见(图1)。骨髓活检:造血组织增多,可见较多巨核细胞,未见纤维增生。患者骨髓检查未发现明确肿瘤性及增生异常性疾病,红系增生正常,提示骨髓增生性贫血。炎症指标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110 mm/1 h(参考值0~20 mm/1 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84.38 ng/L(参考值0~3.00 ng/L),IL-6 51.4 ng/L(参考值<5.9 ng/L),TNF-α 17.4 ng/L(参考值<8.1 ng/L)。血清蛋白电泳:γ球蛋白33.9%,IgG 24.00 g/L,IgA 5.05 g/L,IgM 1.87 g/L。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阴性。

图1. 患者骨髓涂片结果(瑞氏-吉姆萨染色).

图1

A:增生活跃(低倍);B:粒红系各阶段比例和形态正常,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高倍);C:血小板成堆易见(高倍)

临床讨论

血液科韩冰、陈苗医师:该例患者为中年女性,慢性病程,无明显伴随症状和阳性体征,中度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在外院已进行多项检查,从失血、造血原料缺乏、骨髓造血异常和细胞破坏增多等各个方面全面排查,却未能明确病因。

查找贫血的原因应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遵循一定的诊断思路。该患者贫血鉴别的切入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女性最常见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者铁蛋白为286 µg/L,尽管炎症状态会使铁蛋白结果受到影响,但该患者铁蛋白>100 µg/L,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不是很高(2.54 mg/L),可以排除缺铁性贫血。

2.地贫:地贫也是常见的小细胞性贫血。患者无地贫家族史,中度贫血而无溶血表现,血红蛋白电泳正常,地贫基因筛查阴性,可以排除地贫。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相对少见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低、铁蛋白无明显增高,不符合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表现。行骨髓涂片铁染色,未见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可以排除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4.慢性病贫血:除以上三种原因外,结合患者小细胞性贫血、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下降、铁蛋白正常或升高,符合慢性病贫血。

5.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血小板明显增高,但脾脏无肿大。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不能解释贫血,骨髓活检未见纤维化表现可排除特发性骨髓纤维化。

患者贫血的原因临床诊断为慢性病贫血可能性大。但患者无明确慢性病病史,除了乏力和消瘦,没有其他特异性伴随症状。红细胞“缗钱状”排列可能提示球蛋白增高,血小板增高也是炎症指标之一,需要完善其他炎症指标评估,明确患者是否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并进一步查找慢性病贫血的原发病。包括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

炎症指标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存在明显的炎症状态。患者血小板明显增高,之前外院曾因此考虑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看更符合炎症反应性增高。显著炎症状态在感染性疾病方面首先考虑结核感染,患者无低热、盗汗、咳嗽症状,查结核菌素斑点试验(TBspot试验)阴性,肺部CT正常,不支持结核。自身免疫病方面:无关节痛、皮疹、脱发、口腔溃疡等表现,自身抗体指标均阴性。肿瘤方面:无特殊表现,但体重减轻明显,下一步诊断重点为筛查肿瘤,建议患者完善PET-CT检查。

核医学科石希敏医师:PET-CT是筛查肿瘤的有力武器,该患者的全身PET-CT未发现异常代谢增高的恶性肿瘤性病变。但主动脉弓、腹主动脉(T11水平)管壁放射性摄取不均匀增高,最大摄取值(SUVmax)3.1~4.0,不除外血管炎可能(图2),可以进一步做血管炎相关的检查明确。慢性炎症性疾病,如血管炎、活化的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都会表达更高的GLUT-1和GLUT-3,促进炎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在18F-FDG PET-CT中显示出来[1]。而且PET-CT可以在超声造影、MRI特殊序列发现血管结构改变之前诊断血管炎[2][3]。PET在贫血病因筛查中的作用,主要是筛查肿瘤、炎症、结核,为该例贫血诊断不明的患者提供了清晰的诊断方向。

图2. PET-CT示主动脉弓(A、B)和腹主动脉(T11水平)管壁(C、D)放射性摄取不均匀增高,最大摄取值为3.1~4.0.

图2

风湿免疫科李菁医师:该患者因贫血、体重减轻就诊,炎症指标明显增高,在贫血患者,hsCRP比ESR更敏感地反映炎症活动性。PET-CT提示血管炎可能,患者没有血管炎相关临床症状,查体颈部、腹部和背部均未闻及血管杂音。进一步完善了体表血管彩超,发现双侧颈总动脉远心端管壁增厚,双侧颞动脉、锁骨下动脉未见异常。头颈部血管CT血管造影(CTA)及主动脉CTA:头颈部动脉血管管壁多发环状增厚,管腔轻度狭窄(<50%);主动脉弓、约T11椎体水平降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头壁干管壁环形增厚;腹腔干开口处管壁重度狭窄(图3)。符合大血管炎诊断。血管炎为相对少见的无特异性症状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发热原因不明的患者中已经受到重视。本例的经验提示我们,对于不明原因贫血、炎症指标明显增高、自身抗体阴性的患者,需考虑血管炎可能,尤其要重视血管杂音听诊,可以行体表血管超声检查协助筛查判断。

图3. 患者主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

图3

A:主动脉弓管壁增厚;B:降主动脉管壁增厚;C:腹腔干开口处管壁重度狭窄

最终诊断:大血管炎、继发慢性病贫血。

转归:患者转风湿免疫科就诊,给予泼尼松60 mg/d口服。1个月后复查:HGB 106 g/L,PLT 405×109/L,ESR 7 mm/1 h,hsCRP 7.7 mg/L。

总结

血液科周道斌教授:一般存在基础病的患者出现轻中度贫血,诊断慢性病贫血比较容易。本例诊断难点首先在于无明确存在的慢性疾病,遵循清晰的诊断思路,找准方向,根据相对不具特征性的铁指标改变定性到慢性病贫血。再由慢性病贫血为线索,找到隐匿的大血管炎,明确了病因。“贫血”是血液科最常见也最复杂的症状,很多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血液科医师不能只限于血液病,而应该具有“大内科”临床思维,与其他专科、辅助科室共同努力,明确诊断。

References

  • 1.Otsuka H, Morita N, Yamashita K, et al. FDG-PET/CT for diagnosis and follow-up of vasculitis[J] J Med Invest. 2007;54(3-4):345–349. doi: 10.2152/jmi.54.345.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2.Henes JC, Müller M, Krieger J, et al. [18F] FDG-PET/CT as a new and sensitive imaging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large vessel vasculitis[J] Clin Exp Rheumatol. 2008;26(3 Suppl 49):S47–52. [PubMed] [Google Scholar]
  • 3.张 炎, 沈 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系统性血管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4;8(1):70–75. doi: 10.3969/j.issn.1673-8705.2014.01.014. [DOI] [Google Scholar]

Articles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are provided here courtesy of Editorial Office of 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