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男,52岁。2016年4月11日因“发热、乏力4 d”就诊于当地医院。入院时血常规:WBC 77.58×109/L,HGB 80 g/L,PLT 59×109/L;骨髓象:原始粒细胞占0.250,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占0.390,提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4b;骨髓免疫分型:原始细胞占63.40%,HLA-DR阳性率90.90%,CD38阳性率60.20%,CD117阳性率88.00%,CD13阳性率93.60%,CD33阳性率99.00%,CD11b阳性率29.50%,CD7阳性率22.70%;未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患者否认前驱血液病史。确诊为AML-M4b。给予I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20 mg第1~2天,10 mg第3天;阿糖胞苷(Ara-C)100 mg,每12 h 1次,第1~7天]诱导化疗。化疗后骨髓抑制期转入我院。骨髓恢复期复查骨髓象:有核细胞量中等,原始粒细胞占0.130,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占0.170,提示诱导治疗失败。染色体核型:正常核型。分子生物学检测:FLT3-ITD突变阳性,预后分型高危。药敏试验显示白血病细胞对西达本胺较敏感,对索坦和高三尖杉酯碱(HHT)次之,而对索拉菲尼并不敏感。故再诱导化疗方案为西达本胺+索坦+HA(西达本胺30 mg,每周2次,共2周;索坦50 mg,第1~14天;HHT 2 mg,第1~14天;Ara-C 50 mg,每12 h 1次,第1~7天)。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粒细胞缺乏持续17 d、PLT<20×109/L持续19 d;偶有恶心,无呕吐;口腔溃疡,不影响进食;肺部感染,无呼吸困难。骨髓恢复期复查骨髓象:原始粒细胞占0.020,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占0.020,提示形态学缓解;FLT3-ITD突变转阴。之后患者先后接受4个疗程巩固化疗:西达本胺+索坦+HAA 1个疗程;西达本胺+HAA(因经济原因,停用索坦)3个疗程。期间复查骨髓象,均提示形态学缓解,FLT3-ITD突变阴性;鞘内化疗4次,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测均未见异常。2016年12月23日开始行清髓性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发生轻度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EB病毒相关性出血性膀胱炎,均治愈。目前患者移植后100余天,血常规:WBC 4.2×109/L,HGB 63 g/L,PLT 253×109/L;骨髓象:原始粒细胞占0.005,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占0.025,FLT3-ITD阴性;目前生存状态良好。迄今患者总生存时间已达1年余。
例2,女,74岁。主因“发现白细胞减少1个月余”于2016年5月就诊于当地医院。根据骨髓检查结果确诊为AML(具体不详)。患者拒绝治疗。2016年10月患者因肺感染就诊于我院,骨髓象:原始细胞占0.910,提示AML-M1;骨髓免疫分型:原始髓系细胞群约占非红系细胞的92.62%,提示AML可能;分子生物学检测:IDH2 R172K突变45%;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核型。确诊为AML-M1。15 d后,肺感染好转,血常规进行性下降:WBC 2.3×109/L,HGB 68 g/L,PLT 9×109/L,幼稚细胞占0.2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白血病细胞对西达本胺与Ara-C的联合方案比较敏感,阿克拉霉素(Acla)次之,地西他滨不敏感。故诱导化疗方案为西达苯胺+CAG(西达本胺3 0 mg,每周2次,共2周;Acla 10 mg,第1~7天;Ara-C 20 mg,每12 h 1次,第1~10天;G-CSF 300 µg/d)。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粒细胞缺乏持续27 d;PLT<20×109/L持续20 d;肝功能损害(ALT 135 U/L),经护肝治疗后治愈;肺感染较化疗前明显好转。化疗结束后第45天复查骨髓象:原始细胞占0.080,提示形态学部分缓解,IDH2 R172K突变阴性。之后患者拒绝继续化疗及复查。迄今患者总生存时间已达半年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