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logoLink to 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 2016 Nov;37(11):996–998. [Article in Chinese] 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6.11.0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分析

The genetics and prognostic analysis of 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in Xinjiang

刘 虹 1, 李 燕 1, 王 晓敏 1,, 张 玥玥 1
Editor: 董 文革1
PMCID: PMC7348505  PMID: 27995888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1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其遗传学特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CLL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有很大差别,欧美和北美地区CLL占所有白血病总数的25%~40%,而在亚洲地区CLL仅占白血病的5%以下[1],体现出一定的种族差异性。鉴于维吾尔族具有独特而复杂遗传背景[2],且CLL发病率较高,推测维吾尔族CLL患者的遗传学特征可能与汉族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故我们收集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CLL患者各30例开展此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分析并比较其常规细胞遗传学(CC)及FISH结果,以了解维吾尔族CLL患者遗传学特征与汉族患者有无差异性。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确诊为CLL的60例初诊患者,每例患者均行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检测、流式细胞术及超声检查等。诊断与分期均参照《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3]。每例患者要求至少2代人在新疆居住生活。其中汉族30例,维吾尔族30例;男性35例(汉族19例、维吾尔族16例),女性25例(汉族11例、维吾尔族14例),男女比例为1.4∶1;中位年龄为70(30~86)岁,≥60岁46例(76.7%),<60岁14例(23.3%)。临床分期按照CLL Binet分期方法,A期18例(30.0%),B期20例(33.3%),C期22例(36.7%);按照Rai分期方法,0期4例(6.7%),1期13例(21.7%),2期21例(36.70%),3期7例(11.7%),4期15例(25.0%);按修改后的Rai分期标准分为低危4例(0期),中危34例(1、2期),高危22例(3、4期)。随访日期截至2016年3月。

二、检测方法

1.染色体标本制备:行CPG-ODN刺激法制备染色体[4]。取患者骨髓液5 ml置于肝素抗凝管中,按照细胞密度为(2~3)×106/ml接种于含20%新生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内,加CPG-ODN刺激剂,37 °C培养96~108 h,终止培养前3 h加入秋水仙碱,再以0.075 mmol/L氯化钾溶液低渗处理30 min,用3∶1的甲醇、冰醋酸溶液反复固定3次,火焰固定法制片,用R显带技术(87.5 °C加热法)进行显带,吉姆萨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分析染色体核型。每例患者分析20个中期分裂象,核型分析按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 2009的有关规定加以描述。至少有2个细胞有同样的染色体增加或结构异常,或至少有3个细胞有一致的染色体丢失确认为1个异常克隆,具有3个或3个以上不相关的异常克隆[除外合并存在t (8;21)、t (15;17)、t (9;22)等异常]确定为复杂核型。

2.FISH检测:采用组合CLL FISH探针试剂盒:13q14(D13S25、Rb1)、11q23(ATM)、17p13 (p53)、12号染色体着丝粒(CSP12)。探针购自北京金菩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依据说明书进行操作:分别加入光谱绿标记的GLP p53探针、GLP Rb1和光谱红标记的GLP D13S25探针、GLP ATM探针、CSP 12探针,进行变性杂交、快速洗脱、复染后,用OLYMPUS BX51荧光显微镜在DAPI/FITC/TRITC三色滤光镜激发下观察中期和间期细胞荧光杂交信号。正常骨髓细胞见2对红色(2R)或2对绿色(2G)荧光信号,CLL患者中异常典型的阳性信号为p53缺失:1G(绿色)、Rb1:缺失1G(绿色)、D13S25缺失:1R(红色)、ATM缺失:1R(红色)、12号三体:3R(红色)。计数200个细胞,计算异常细胞所占的百分率。结果分析时随机计数血液样本细胞。计数细胞必须是各通道信号均清晰可辨的细胞。细胞核轮廓不清或有重叠的不计数。杂交不均匀的区域不计数。以1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制备玻片及进行FISH实验。每份样本至少分析200个细胞,计算出显示异常信号的细胞数、百分比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异常阈值定义为平均值+3倍标准差。每例样本随机计数200个细胞,如果显示异常信号细胞比例的检测值大于异常阈值,判定为阳性结果;如果显示异常信号细胞比例的检测值小于异常阈值,判定为阴性结果。如果显示异常信号细胞比例的检测值接近异常阈值,加数至1 000个细胞。

三、治疗

治疗指征及治疗方法参见《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3]

四、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核型和基因异常率比较、累及基因数在低中危/高危组分布差异采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核型和各基因组正常与异常患者间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伦理审查

本研究于2013年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每例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结果

1.一般比较:60例CLL患者,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各30例,年龄≥60岁各23例,<60岁各7例。汉族男性19例,女性11例;维吾尔族男性16例,女性14例,比较汉族与维吾尔族的年龄及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P=0.619;χ2= 0.617,P=0.300)。汉族在低中危、高危组分别为20、10例,维吾尔族在低中危、高危组分别为18、12例,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在低中危/高危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7,P=0.789)。

2.CC核型结果:60例CLL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31.7%(19/60)。正常/异常核型在汉族/维吾尔族CLL患者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77,P=1.000)。正常核型在低中危、高危组分别为30、11例,而异常核型在两组中分别为8、11例,比较发现核型正常与异常在低中危/高危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396,P=0.042)。异常核型中数目异常13.3%(8/60)、结构异常13.3%(8/60)、数目结构合并异常5%(3/60)。比较这几种异常在汉族/维吾尔族(χ2= 0.858,P=0.887)和低中危组/高危组(χ2=6.321,P=0.082)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异常染色体主要涉及13号占15%(9/60),+12占15%(9/60),11号5%(3/60),1号3.3%(2/60),6、7、14、Y各1例。

3.I-FISH分析基因组异常:60例CLL患者中检出43例(71.7%)基因异常,其中D13S25阳性32例(53.3%),RB1阳性12例(20%),CSP12阳性8例(13.3%),ATM阳性8例(13.3%),P53阳性4例(46.7%);比较发现5种探针不同异常在汉族/维吾尔族、低中危/高危组CLL患者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13S25、RB1、ATM、P53、+12等异常信号细胞比例的检测值中位数分别为58%、62%、75%、46%、46%。

4.染色体核型分析与FISH检测比较:60例CLL患者中CC检出19例(31.7%)异常,FISH检出43例(71.7%)异常,异常检出率FISH组明显高于CC组(χ2=7.288,P=0.006)。19例CC检出异常者中18例被FISH检出,1例异常为组合探针外异常,FISH检测不能识别;41例CC检测为阴性者25例(61.0%)FISH检测出异常,D13S25阳性23例(38.3%),RB1阳性6例(10.0%),CSP12阳性未见,ATM阳性4例(6.7%),P53阳性1例(1.7%)。

讨论

欧美国家CLL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亚洲地区,中位发病年龄65~70岁,男性患者居多,具有显著的临床预后异质性[3]。本研究发现汉族和维吾尔族CLL患者在年龄和性别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发病年龄7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1.4∶1),与国内外报道相符。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仅20%的CLL患者可以检测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加用相关有丝分裂原刺激剂后有近50%的CLL患者可检测到染色体异常,FISH检测约有80%的CLL患者可检测到异常[4][5],最常见的有del (13q14)、+12、del (11q23)、del (17P13)、del (6q23)。本研究加用CpG-寡脱氧核苷酸免疫刺激后,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31.7%,低于国内报道,考虑与病例数较少有关。染色体异常及FISH异常类型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比较汉族和维吾尔族遗传学特征初步发现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积累病例数进一步证实。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CLL患者染色体/基因异常与预后密切相关[6],如单纯del (13q14)预后较好,生存期较长,不需要过多治疗干预;12号染色体三体的CLL患者的生存期和正常核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3缺失、ATM缺失率在疾病复发或恶性进展时较高,患者预后差,疾病进展快,生存期短[7][8]

CLL经典预后积分系统多以单纯化疗时代的分析结果总结而来,随着利妥昔单抗、Ibrutinib、ABT199等新型药物的临床应用,CLL患者的疗效和缓解度不断提高[9][10],以流式细胞术、PCR技术和靶向基因测序为代表的敏感检测技术日渐成为评估CLL疗效的新手段。今后以微小残留病、分子生物学异常、综合预后评分为代表的新型预后指标将不断丰富和完善现有的CLL预后体系[11]

Funding Statement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4003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项目(20130247)

References

  • 1.张 之南, 郝 玉书, 赵 永强, et al. 血液病学[M]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pp. 1014–1024. [Google Scholar]
  • 2.韩 康信. 新疆古代居民的种族人类学研究和维吾尔族的体质特点[J] 西域研究. 1991;2:1–13. [Google Scholar]
  • 3.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1;32(7):498–501. 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1.07.018. [DOI] [Google Scholar]
  • 4.吴 亚芳, 薛 永权, 陈 苏宁, et al. 应用CpG-寡脱氧核苷酸免疫刺激进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研究.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10;27(1):86–91. doi: 10.3760/cma.j.issn.1003-9406.2010.01.019. [DOI] [Google Scholar]
  • 5.吴 蔚, 顾 健, 马 莉, et al.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检测中的应用评估[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2;20(5):1095–1098. [PubMed] [Google Scholar]
  • 6.黄 瑛, 范 磊, 徐 卫, et a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评估和预后研究进展: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J] 白血病·淋巴瘤. 2015;24(1):20–22. doi: 10.3760/cma.j.issn.1009-9921.2005.01.007. [DOI] [Google Scholar]
  • 7.Mayr C, Speicher MR, Kofler DM, et al.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J] Blood. 2006;107:742–751. doi: 10.1182/blood-2005-05-2093.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8.刘 洁, 常 进. 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各亚型的鉴别诊断[J] 白血病.淋巴瘤. 2014;23(8):495–497. doi: 10.3760/cma.j.issn.1009-9921.2014.08.013. [DOI] [Google Scholar]
  • 9.邱 录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模式的转变[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4;35(4):275–277. 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4.04.002. [DOI] [Google Scholar]
  • 10.曹 蕾, 范 磊, 徐 卫, et al. 第56届美国血液学年会研究热点报道: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研究进展[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5;36(4):358–360. 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5.04.023. [DOI] [Google Scholar]
  • 11.Vasyutina E, Boucas JM, Bloehdorn J, et al. The regulatory interaction of EVI1 with the TCL1A oncogene impacts cell survival and clinical outcome in CLL[J] Leukemia. 2015;29:2003–2014. doi: 10.1038/leu.2015.114.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Articles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are provided here courtesy of Editorial Office of 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