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ediatrics logoLink to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ediatrics
. 2020 May 15;22(5):419–424. [Article in Chinese]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003202

江西地区23例18岁以下儿童2019冠状病毒病临床分析

Clinical feature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ldren aged <18 years in Jiangxi, China: an analysis of 23 cases

吴 华平 1,2, 李 兵飞 2,2, 陈 晓 3,2, 胡 华著 4, 江 淑爱 5, 程 灏 6, 胡 新和 7, 唐 建新 8, 钟 福初 9, 曾 令文 2, 余 伟 3, 袁 妍 4, 伍 先飞 10, 李 育平 11, 郑 宗利 12, 潘 天波 13, 吴 志兴 14, 袁 金凤 15, 陈 强 1,*
PMCID: PMC7389407  PMID: 32434634

Abstract

目的

研究18岁以下儿童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地区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29日确诊的23例儿童COVID-19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为3个月至17岁8个月)。

结果

23例COVID-19患儿中,17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3例(13%),轻型6例(26%),普通型14例(61%)。发热16例(70%),咳嗽11例(48%),发热伴咳嗽8例(35%),肺部湿啰音8例(35%)。从发病或首次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阳性至核酸转阴时间为6~24 d(中位数12 d)。3例白细胞总数降低,2例淋巴细胞下降,2例C反应蛋白增高,2例D-二聚体增高。12例肺部CT异常,其中肺内片状磨玻璃影9例。23例均应用了抗病毒治疗,均治愈出院。

结论

18岁以下儿童COVID-19多为家庭聚集性发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症状较轻,预后较好。流行病学史在18岁以下儿童COVID-19诊断中非常重要。

Keywords: 2019冠状病毒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儿童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其列入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预防、控制和管理。引起该病的病毒为β属新型冠状病毒(β-coronavirus),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2],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将ICD编码U07.100(COVID-19)作为统计代码[3]。随着儿科病例的发现和报道逐渐增多[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COVID-19诊疗方案从“小儿也有发病”的描述更新为人群普遍易感[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江西地区确诊的18岁以下COVID-19患儿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以期为后续诊治和防控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江西地区定点医疗机构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29日确诊并住院的0~18岁COVID-19患儿为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COVID-19的诊断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诊疗方案[5]和关于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建议[6]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以咽拭子或鼻咽拭子采样,在当地疾控中心或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阳性者通过省级或地市专家组会诊后予以确诊。

1.3. 临床分型

参照《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建议(试行第一版)》[7]进行临床分型,分为无症状感染、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5个类型。

1.4. 研究方法

制订临床观察表,由定点医疗机构指定医师收集患儿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检验检查、治疗和近期转归信息,对收集的临床观察表采取双人双录入方式。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18岁以下COVID-19患儿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特征。

1.5.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最小值、最大值和中位数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构成比(%)表示。均采用描述性分析,未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史

共纳入江西地区23例COVID-19患儿,住院时间为2020年1月27日至2020年3月4日。其中赣州6例,南昌5例,宜春4例,上饶3例,九江2例,抚州2例,萍乡1例;男9例,女14例;发病年龄3个月至17岁8个月,中位年龄为5岁7个月,其中0~ < 14岁17例,14~ < 18岁6例;均无基础性疾病。22例患儿14 d内有湖北旅居史和/或家庭聚集性发病,其中17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7例有明确湖北旅居史。23例患儿中,1例家属有确诊患者接触史但家属未发病。17例家庭聚集性发病中,家庭中成人出现症状至患儿出现症状(无症状感染者第一次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间隔时间为0~20 d,中位数为7 d,2例患儿超过14 d。

2.2. 临床表现

23例患儿中,无症状感染3例,轻型6例,普通型14例,无重型和危重型病例。0~ < 14岁组中,无症状感染3例,轻型2例,普通型12例。14~ < 18岁组中无症状感染0例,轻型4例,普通型2例。20例轻型和普通型病例中,起病到入院时间为1~7 d。

23例患儿中,发热(腋温)16例(70%),其中低热(37.5~38.0℃)11例,中度发热(38.1~38.9℃)2例,高热(39.0~41.0℃)3例,无发热7例。咳嗽11例(48%),其中7例干咳,4例咳嗽有痰(白色黏液痰,痰少),均不剧烈,其中3例仅以咳嗽起病,不伴有发热等其他症状;其他8例为发热伴咳嗽。2例发热患儿病程中出现有腹泻,非首发症状,其中1例3岁4个月患儿伴有腹痛,解黄色稀糊便每日3~4次。1例有咽痛,1例有流涕,1例有头痛。本组病例无呕吐、头晕、乏力等表现,无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表现。

23例患儿体格检查:16例咽部充血,8例有肺部湿性啰音(其中4例后续出现喘鸣音),7例同时有咽部充血和肺部湿性啰音,6例无阳性体征。

6例轻型病例中,低热4例,干咳3例,其中1例低热伴干咳;体查咽部充血4例,双肺呼吸音粗2例。14例普通型病例中,发热12例,其中低热7例,中度发热2例,高热3例;咳嗽8例,无咳嗽6例,其中干咳4例,咳嗽有痰4例;体查咽部充血12例,肺部湿性啰音8例,6例肺部体征不明显,但有影像学改变。

2.3. 实验室检查

23例患儿均行咽拭子或鼻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共检测106例次。23例中,口咽拭子采样核酸检测101例次,鼻咽拭子采样核酸检测38例次,其中同时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采样核酸检测33例次。23例患儿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均阳性,所有病例以隔日1次且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的第一次核酸阴性为转阴时间。从发病时间(有症状者)或第一次SARS-CoV-2核酸阳性(无症状感染者)至核酸转阴时间为6~24 d(中位数12 d)。

23例患儿均行血常规检查,初次检查3例白细胞总数降低(分别为3.06×109/L、3.10×109/L、3.50×109/L),2例白细胞总数增高(分别为25.15×109/L、14.05×109/L),2例淋巴细胞下降(分别为0.70×109/L、0.66×109/L),4例血小板稍增高(最高323×109/L)。白细胞总数降低3例患儿中,无症状感染2例,普通型1例;淋巴细胞下降2例患儿中,无症状感染和普通型各1例。23例患儿均行CRP检查,其中2例明显增高(分别为50.34 mg/L、50.12 mg/L),均为普通型病例,病原学检查阴性,肺部影像学磨玻璃样改变,病情相对较重但未达到重型诊断标准。红细胞沉降率检测6例,其中1例增高(47 mmol/h)。

23例患儿中,16例行甲型流感抗原检测,1例阳性;10例行乙型流感抗原检测,均阴性;肺炎支原体检测13例,2例阳性;肺炎衣原体检测10例,均阴性;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11例均阴性;嗜血军团杆菌检测3例均阴性。23例均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肌酸激酶检测,均在正常范围。D-二聚体检测19例,其中明显增高2例(分别为4.46 mg/L、10.73 mg/L),均为普通型病例。

2.4. 影像学特征

23例患儿中,初诊时22例均行肺部CT检查,其中10例肺部未见明显异常,12例肺部有异常改变。1例(10岁7月龄)初诊时行胸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治疗后复查肺部CT见右侧胸膜增厚。12例肺部CT有异常改变,表现为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9例),病变主要分布于两肺中外带及肺部胸膜下,沿支气管末端分布,病灶边缘模糊,以两下肺多见(5例);累及单侧肺部有4例,其中2例位于左下肺,1例位于左上肺,1例位于右肺下叶胸膜下;表现为小片状实变影有3例,其中1例分布左下肺,1例分布右上肺,1例分布两肺上、下叶。所有病例共行肺部影像学检查52例次(其中肺部CT检查50例次,胸片检查2例次),其中22例进行了复查,早期影像学上表现病灶均较为局限,进展期范围扩大,治疗后复查CT显示病灶范围均减小或密度均减低。本组患儿均未见胸腔积液征象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改变。2例普通型患儿不同病程肺部CT表现见图 1

1.

COVID-19普通型患儿不同病程肺部CT影像表现

病例1:女,3岁4月龄,发热伴咳嗽3 d入院。图A显示病程第1天,两下肺未见明显病灶;图B显示病程第8天,右肺下叶胸膜下磨玻璃阴影(箭头所示),左肺下叶胸膜下多发磨玻璃阴影伴结节(箭头所示);图C显示病程第11天,左肺下叶病灶明显吸收,右肺下叶病灶范围变小(箭头所示)。病例2:女,17岁,咳嗽2 d、发热1 d入院。图D显示病程第5天,左下肺外带斑片状阴影,周边呈磨玻璃改变(箭头所示);图E显示病程第9天,治疗后复查CT,左下肺外带近胸膜下病灶密度变淡(箭头所示);图F为病程第13天,治疗后复查CT,左下肺病灶明显吸收。

1

2.5. 治疗

23例患儿中,4例普通型患儿予以鼻导管给氧治疗,给氧时间1~11 d。23例患儿均应用了抗病毒治疗,其中3例无症状感染和1例轻型患儿仅应用单药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或奥司他韦),1例轻型患儿仅应用雷公藤、柴胡等纯中药方剂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其余18例患儿应用了不超过3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23例患儿中,采用干扰素雾化治疗17例,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6例,利巴韦林治疗5例,奥司他韦治疗3例,喜炎平治疗3例,阿比多尔治疗2例,磷酸氯喹治疗1例,连花清瘟治疗6例。

23例患儿中,静脉应用抗生素6例(有实验室炎性指标增高或肺炎支原体IgM阳性),其中静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例,静脉用头孢曲松1例,静脉用阿奇霉素1例,静脉用头孢他啶1例,静脉联用头孢曲松和阿奇霉素1例;应用口服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1例(14岁4月龄轻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CRP等实验室炎症指标无增高)。23例均未使用激素、呼吸机、血液净化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2.6. 近期转归

23例患儿住院7~24 d(中位数14 d)后治愈出院:体温降至正常3 d以上,肺部啰音消失;隔日连续2次核酸检测呈阴性后治愈出院。12例肺部影像学异常者中,4例恢复正常,8例病灶较前吸收缩小。

3. 讨论

本研究23例18岁以下COVID-19患儿中,17例(74%)为家庭聚集性发病,其中无症状感染3例,轻型6例,普通型8例;家庭中成人出现症状至患儿出现症状(无症状感染者第一次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间隔时间为0~20 d,中位数为7 d,长于相关报道儿童病例的6 d[8]和成人病例的5.4 d[9],说明本组患儿在家庭暴露成人病例后,平均潜伏期长于成人和有关报道的儿童患儿。家庭聚集性发病是COVID-19的重要流行病学特征,家庭密切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目前国内报道,18岁及以下人群COVID-19病例占所有报告病例的2.4%,患病率较低[10]。本研究调查期间我省18岁以下儿童COVID-19病例23例,占同期我省所有确诊病例的2.5%(23/935),与国内报道儿童病例占比基本一致[10]。本次疫情正值寒假期间,儿童暴露于学校等公共场所较少,是儿童病例报道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因此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在儿童病例体现尤为明显。本组患儿潜伏期长于成人病例,其中2例患儿超过14 d,可能为后续防控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因本组病例数较少,有待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与成人相比,儿科病例症状相对较轻,预后良好[11],但也有危重型病例报道[12-13]。本组23例患儿无重症和危重症病例。COVID-19症状呈非特异性,从无症状到重症肺炎、死亡不等,中国-世卫组织联合考察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典型症状中,发热占87.9%,干咳占67.7%,乏力占38.1%,咳痰占33.4%[10],而本组病例的发热和咳嗽的发生率较其为低。本组病例中70%患儿出现发热,多为低热,48%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除个别病例出现腹泻、腹痛、流涕、咽痛、头痛等症状外,均无呕吐、头晕、乏力、呼吸急促、意识障碍等表现,与相关报道以发热和咳嗽症状为主类似[7, 14],无明显特异性。本研究23例患儿中,26%无阳性体征,70%咽部充血,35%有肺部啰音。普通型患儿中57%(8/14)出现肺部湿性啰音,43%(6/14)有影像学改变而肺部体征不明显为亚临床型[15]。以上临床特点提示,儿童病例的诊断仅依据发热和/或咳嗽等临床表现,可能会不可靠或不特异,故此时的流行病学史显得尤为重要。

成人病例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高,可见淋巴细胞减少,多数患者CRP和红细胞沉降率增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增高。本研究23例患儿中,3例白细胞总数降低,2例白细胞增高,2例淋巴细胞下降,2例CRP增高,1例红细胞沉降率增高,与成人病例大多淋巴细胞减少不符,与国内大部分文献报道一致[7, 14, 16],实验室检查除SARS-CoV-2核酸检测外无特征性表现。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常用于血栓性疾病的排除诊断。肺部炎症常伴随肺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和微血栓形成[17],D-二聚体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相关[18]。本组病例中2例D-二聚体增高,均为普通型病例,未发展为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均为发病1~2 d入院,可能与积极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有关。

及时给予有效的氧疗是各版本指南的重要推荐[5]。本组病例中4例普通型患儿予以鼻导管给氧治疗,1例3月龄患儿伴有喘鸣音在雾化平喘治疗的同时给氧11 d,住院14 d治愈出院。对于儿童病例,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参照成人患者试用[6]。本组23例患儿均应用了抗病毒治疗。其中3例无症状感染者中,2例因白细胞总数下降,1例因入院后偶有干咳应用干扰素雾化治疗;1例给予纯中药方剂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其余18例患儿应用了不超过3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目前尚无经证实[10]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COVID-19,部分老药新用的药物和试验性药物仍在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抗病毒治疗的确切疗效不明,治疗意义有待于进一步评估。本组病例中,1例15岁5个月轻型患儿试用了磷酸氯喹。患儿反复干咳,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停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后,应用磷酸氯喹(500 mg,2次/d)2 d,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均正常,干咳好转,复查SARS-CoV-2核酸检测阴性。这提示磷酸氯喹可能对较大年龄儿童有效,但国家最新COVID-19诊疗方案[5]中磷酸氯喹仅推荐18~65岁成人使用,因此在无充分证据前提下不建议18岁以下儿童使用。传统中医药治疗是治疗COVID-19的特色[5, 7]。本组病例中1例发热7 d入院的16岁9个月轻型患儿,表现为低热,最高体温37.8℃,无其他症状和体征,给予了雷公藤、柴胡等纯中药方剂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该患儿自发病15 d后SARS-CoV-2核酸检测转阴性,住院14 d痊愈出院。

目前全国尚无COVID-19儿童死亡的病例报道[10],但19岁以下病例可发展为重症(2.5%)或危重症(0.2%)[10]。本组23例患儿住院中位时间为14 d,与国内相关文献提出轻症病例从发病到临床痊愈的过程为2周一致[10, 19]。18岁以下儿童COVID-19病例相对较少,症状较轻,多为家庭聚集性发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预后较好。流行病学史在18岁以下儿童COVID-19诊治中非常重要。目前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控制,重点在于防控输入性病例,学校逐步开学后将可能出现新增病例和增加聚集性病例风险,本回顾性分析结果可为后期COVID-19的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Biographies

吴华平, 男, 硕士, 副主任医师

李兵飞, 男, 学士, 主任医师

陈晓, 男, 学士, 主任医师

References

  •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Director-General's remarks at the media briefing on 2019-nCoV on 11 February 2020[EB/OL]. (2020-02-11)[2020-03-17]. https://www.who.int/dg/speeches/detail/who-director-general-s-remarks-at-the-media-briefing-on-2019-ncov-on-11-february-2020.
  • 2.Gorbalenya AE, Baker SC, Baric RS, et al.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related coronavirus: the species and its viruses-a statement of the Coronavirus Study Group[EB/OL]. (2020-02-07)[2020-03-22].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7.937862v1.full.pdf.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ICD代码的通知[EB/OL]. (2020-2-14)[2020-03-17]. http://www.nhc.gov.cn/xcs/zhengcwj/202002/dcf3333b740f4fabad5f9f908d1fc5b4.shtml.
  • 4.Shen KL, Yang YH, Wang TY, et 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ldren: experts' consensus statement[J]. World J Pediatr, 2020. DOI: 10.1007/s12519-020-00343-7.Epub ahead of print.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EB/OL]. (2020-03-04)[2020-03-17]. http://www.nhc.gov.cn/xcs/zhengcwj/202003/46c9294a7dfe4cef80dc7f5912eb1989.shtml.
  • 6.湖北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武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湖北省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湖北省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建议(试行第一版) http://www.zgddek.com/CN/abstract/abstract14943.shtml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0;22(2):96–99. [Google Scholar]
  • 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建议(试行第一版)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hek202003001 中华儿科杂志. 2020;58(3):169–174. [Google Scholar]
  • 8.Cai J, Xu J, Lin D, et al. A case series of children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J]. Clin Infect Dis, 2020. DOI: 10.1093/cid/ciaa198.Epub ahead of print.
  • 9.Li Q, Guan X, Wu P, et al. 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N Engl J Med. 2020;382(13):1199–1207. doi: 10.1056/NEJMoa2001316.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EB/OL]. (2020-02-29)[2020-03-17]. http://www.nhc.gov.cn/jkj/s3578/202002/87fd92510d094e4b9bad597608f5cc2c.shtml.
  • 11.Huang C, Wang Y, Li X,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Lancet. 2020;395(10223):497–506. doi: 10.1016/S0140-6736(20)30183-5.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12.陈 锋, 刘 智胜, 张 芙蓉, et al. 中国首例儿童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hek202003004 中华儿科杂志. 2020;58(3):179–182. [Google Scholar]
  • 13.马 耀玲, 夏 胜英, 王 敏, et al. 11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点分析. http://www.zgddek.com/CN/abstract/abstract24965.shtml.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0;22(4):290–293.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003016.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14.王端, 鞠秀丽, 谢峰, 等.中国北方六省(自治区)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31例临床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 2020. DOI: 10.3760/cma.j.cn112140-20200225-00138.网络预发表.
  • 15.方 峰, 罗 小平. 面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大疫情:儿科医生的思考.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hek202002001 中华儿科杂志. 2020;58(2):81–85. [Google Scholar]
  • 16.周 昀, 杨 根东, 冯 凯, et al. 婴幼儿2019冠状病毒病的临床特点及胸部CT表现. http://www.zgddek.com/CN/abstract/abstract24957.shtml.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0;22(3):215–220.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020.03.007.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17.宗 晓龙, 李 真玉, 魏 殿军, et al. 血小板参与免疫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hwswxhmyx201804012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8;28(4):313–320. [Google Scholar]
  • 18.宗 晓龙, 马 利锋, 李 真玉, et al. 入院D二聚体水平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时间的关系.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lcjyzz201909013 临床检验杂志. 2019;37(9):700–704. [Google Scholar]
  • 19.姜 毅, 陆 小霞, 金 润铭, et al.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二版)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yeklczz202002012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35(2):143–150. [Google Scholar]

Articles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ediatrics are provided here courtesy of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