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logoLink to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 2017 Oct;31(10):1220–1224. [Article in Chinese] doi: 10.7507/1002-1892.201705057

超声引导下 Fogarty 球囊导管在动脉危象中的临床应用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guided Fogarty balloon catheter in arterial crisis

小东 李 1, 培 王 1,*, 昌玉 于 1, 晓薇 严 2, 晶 尹 3
PMCID: PMC8498128  PMID: 29806324

Abstract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 Fogarty 球囊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动脉危象中应用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2 年 1 月—2016 年 7 月,应用超声引导下 Fogarty 球囊导管联合溶栓抗凝药物治疗断肢再植术后动脉危象患者 27 例。男 18 例,女 9 例;年龄 19~51 岁,平均 32 岁。膝关节离断 3 例,小腿离断 9 例,踝关节离断 6 例,肘关节离断 2 例,前臂离断 4 例,腕关节离断 3 例。于断肢再植术后 2.5~18 h,平均 7.5 h 出现动脉危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其中吻合口血栓 16 例,非吻合口血栓 7 例,联合血栓 4 例。血栓均存在于动脉内,长度为 0.8~3.9 cm。

结果

术后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穿孔、破裂、空气栓塞、血栓栓塞、伤口感染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术后 1.5~13.5 h 3 例再次出现动脉危象,行切开探查术,1 例治疗成功;2 例动脉闭塞,肢体部分坏死,行截肢术。余 24 例患肢顺利成活,切口均 Ⅰ 期愈合,其中 1 例出现急性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予以血液透析后得以纠正;1 例出现急性肝功能损害,予以内科综合治疗纠正。24 例患者获随访 7~38 个月,平均 11 个月。末次随访时肢体血运良好,皮温正常,感觉、活动度及肿胀度均改善。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获优 12 例、良 8 例、差 4 例,优良率 83.3%。

结论

超声引导下应用 Fogarty 球囊导管处理断肢再植术后动脉危象,血栓定位精准,取栓快捷、微创,避免了盲目、反复取栓,临床疗效肯定。

Keywords: 彩色多普勒超声, Fogarty 球囊导管, 断肢再植, 动脉危象


断肢再植术后若出现动脉危象,可能导致肢体坏死、脓毒血症、截肢及死亡等严重后果。目前临床处理动脉危象主要通过切开手术探查,但该术式仅改善血管断端情况,无法探查血管远端的病变情况,还会对断端修复区域造成二次损伤,对非吻合口血栓、联合血栓的患者效果较差[1]。彩色多普勒超声常用于血栓类疾病的诊断,可以掌握血栓的位点、长度、类型、血管周边结构等情况。Fogarty 球囊导管是一种取栓和溶栓的装置。超声引导下 Fogarty 球囊导管取栓术主要应用于急、慢性血栓或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可明显提高血管通畅率,是近年来血管栓塞类疾病修复的研究热点。但将超声引导下 Fogarty 球囊导管用于处理断肢再植术后动脉危象取栓的患者,却鲜见相关报道。2012 年 1 月—2016 年 7 月,我们应用超声引导下 Fogarty 球囊导管联合溶栓抗凝药物治疗断肢再植术后动脉危象患者 27 例,疗效确切。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8 例,女 9 例;年龄 19~51 岁,平均 32 岁。致伤原因:绞伤 5 例,砸压伤 6 例,切割伤 4 例,刀伤 5 例,爆炸伤 4 例,挤压伤 3 例。膝关节离断 3 例,小腿离断 9 例,踝关节离断 6 例,肘关节离断 2 例,前臂离断 4 例,腕关节离断 3 例。均未合并颅脑、胸腹脏器损伤。其中 3 例既往有心脏瓣膜病史,余均无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等病史。伤后至就诊时间 1~11 h,平均 6.5 h。均由符合 Chung-Su Lin 制定的显微外科准入标准的医生实施断肢再植手术[2]。术后 2.5~18 h,平均 7.5 h 出现动脉危象。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急性发病,早期患肢皮肤颜色发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2 s 以上);中、晚期皮肤颜色发紫,散在水疱存在(张力性),皮肤温度逐渐下降,针刺试验血液为暗紫色,毛细血管充盈征消失,肢端肿胀。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其中吻合口血栓 16 例,非吻合口血栓 7 例,联合血栓 4 例。血栓存在于动脉内,长 0.8~3.9 cm。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予以保守治疗(解除外部压迫、维持室温恒定、防止情绪波动、药物治疗等)后无效;全面围手术期管理,确定无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活动性出血等手术禁忌证后,拟行超声引导下 Fogarty 球囊导管联合溶栓抗凝药物治疗。患者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上肢断肢再植术后出现血管危象者于上臂中段行纵 S 形切口,下肢病变于大腿中段行纵 S 形切口,长 3~4 cm,显露出尺、桡动脉近端、肱动脉远端(上肢)或胫后动脉、腓动脉近端、腘动脉远端(下肢);然后用无损伤阻断钳控制动脉血管,切开动脉血管前壁,长 2~3 cm,持续灌注肝素生理盐水,应用合适的 Fogarty 球囊导管取栓。在球囊萎缩状态下小心插入血管腔,超声引导下球囊导管有序前进,确定血栓位点,慢慢注入肝素盐水后球囊膨胀。操作过程中仔细调节囊内水量,使水囊均匀地与动脉管腔贴附,利用水囊对栓子的牵拉作用将血栓完整取出。此过程重复操作 2~3 次,见到搏动性喷血即可,说明远端动脉内血栓基本取尽。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客观评价治疗效果,若血流恢复,应用超声监测整段血管。取出球囊导管,在缝合动脉切口前,Fogarty 球囊导管留置 15~30 min,注入肝素生理盐水、尿激酶生理盐水,以便溶解残留血栓。缝合动脉切口,无菌敷料包扎,石膏托外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予以补液、抗炎、抗凝、扩血管等常规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 500 mL 静脉滴注 1 次/d,共 7 d;尿激酶 10~20 万 U 静脉滴注 1 次/d,共 8~10 d;低分子肝素注射液 5 000 U 皮下注射 1 ~2 次/d,共 5 d;罂粟碱注射液肌肉注射,每 6 小时 1 次,每次 30 mg,每 3 天减少 1 次肌肉注射,直至术后 12 d 停止注射。局部烤灯照射(25℃,距患肢 40 cm)。注意监测凝血五项、D-二聚体、生化全项等指标,观察生命体征和肢体血液循环(肿胀度、皮肤温度、皮肤颜色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情况变化,予以心电监护,密切关注肢体有效灌注压,若上述指标发生改变,应用高渗透性药物(甘露醇)、血液滤过技术等方法治疗。

2.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穿孔、破裂、空气栓塞、血栓栓塞、伤口感染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术后 1.5~13.5 h 3 例再次出现动脉危象,行切开探查术,1 例治疗成功;2 例动脉闭塞,肢体部分坏死,行截肢术。余 24 例患肢顺利成活,切口均 Ⅰ 期愈合,其中 1 例出现急性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予以血液透析后得以纠正;1 例出现急性肝功能损害,予以内科综合治疗纠正。24 例患者随访时间 7~38 个月,平均 11 个月。末次随访时肢体血运良好,皮温正常,感觉、活动度及肿胀度均改善。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3]评价疗效,本组优 12 例、良 8 例、差 4 例,优良率 83.3%。见图 1

图 1.

A 20-year-old male patient suffered left wrist mutilation by cutting injury, arterial crisis occurred after the left wrist replantation emergency surgery

患者,男,20岁,机器切割伤致左腕关节完全离断伤,急诊行左腕关节再植术后出现动脉危象

a. 再植术前腕部完全离断;b. 再植术前 X 线片示腕部骨折、脱位;c. 再植术后 2 h X 线片示腕部骨折、脱位复位固定;d. 再植术后 6.5 h 彩色多普勒超声示桡动脉血栓形成;e. 超声引导下 Fogarty 球囊导管联合溶栓抗凝药物治疗后 2 h 彩色多普勒超声示桡动脉再通;f. 术后 30 min 肢体成活;g. 术后 24 个月功能良好

a. Wrist mutilation before replantation; b. X-ray film before replantation, showing bone fracture and joint dislocation; c. X-ray film at 2 hours after replantation, showing wrist resetted and fixed; d.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at 6.5 hours after replantation, showing radial arterial thrombosis formation; e.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at 2 hours after ultrasound-guided Fogarty balloon catheter combined with thrombolytic anticoagulant therapy, showing radial artery recannalization; f. Limb survived at 30 minutes after operation; g. Satisfied function at 24 months after operation

图 1

3. 讨论

临床上若出现动脉危象,先行保守治疗排除外部原因,例如血管扭转、疼痛及情绪波动等因素。常规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等药物处理[4]。若上述治疗效果不理想时,主流观点认为,应积极切开探查,延缓组织坏死进程[5]。但当前切开探查手术仅改善断端血管栓塞情况,无法探查血管远端病变情况,还会对断端修复区域造成二次损伤,对于联合血栓,特别是对非吻合口血栓的效果极不理想,需要一种新的术式解决上述问题。

诸多学者将 Fogarty 球囊导管应用于血栓类疾病的治疗,可迅速取出血栓,治疗效果满意[6]。近年来超声引导下 Fogarty 球囊导管术式在血管外科领域的应用,使 Fogarty 球囊导管取栓的成功率大幅度提高,已获得广泛关注。但超声引导下 Fogarty 球囊导管取栓应用于断肢再植术后动脉危象的治疗,却少见临床报道。该术式与超声引导下 Fogarty 球囊导管术式的传统用途比较,二者的血管病理状态相似,即血管血栓形成;术前准备也基本一致,需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确定血栓的部位、数量、形状、血管的质量等重要信息;治疗过程也基本相同,即取栓、溶栓、抗凝、血管再通。主要区别在于血栓形成的病因不同,前者多由外伤性(挤压伤、切割伤等)原因造成病变,后者多为血管的基础性病变(风湿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所致。所以,该术式在断肢再植术后动脉危象的处理中具备可操作性[7]

本组平均 11 个月随访结果显示,疗效优良率为 83.3%。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① 与传统切开探查取栓法相比,该术式具有微创、安全、快捷、作用区域广泛等特点,对血管吻合口区域不会造成二次创伤,可快速清除原发血栓,缩短肢体缺血时间,利用导管持续抗凝、溶栓,明显降低继发血栓的形成。同时,传统术式不能作用于患肢远端的微血管,而该术式凭借 Fogarty 球囊导管直达远端病变血管,联合抗凝溶栓药物的局灶作用[8],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传统切开探查术后主要通过静脉溶栓抗凝治疗,多导致颅内、眼底等重要部位出血,后果及其严重[9]。Desancho 等[10]研究表明,该术式通过导管给药,直达患处,全身效应甚微,不会增加出血风险。② 传统的 Fogarty 球囊导管取栓术式无超声引导,不能精确定位血栓位点,术中常会发生 Fogarty 球囊导管不能通过、血管损伤及反复取栓等问题,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11]。超声引导下 Fogarty 球囊导管取栓具有便捷、实时监测的特点[12],血栓定位更准确,避免盲目、反复取栓;同时可及时发现残留血栓,予以相关处理,减少术后栓塞的再次发生;可对取栓效果作出准确评估[13],避免了无意义的探查,减少了术中出血,降低了因血栓残留引发二次急性缺血的风险,提高了手术疗效。③ 较之最新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引导下 Fogarty 球囊导管术式,该术式可明确血栓周边组织的情况,更全面地评估患肢病情,减少手术副损伤,使治疗更安全、可靠,预后更有保障;超声波本身可促进血栓溶解,与溶栓抗凝具有协同作用;术中无需使用造影剂,明显减轻医生及患者的放射源辐射污染。

通过对本组患者的临床研究,我们总结该术式适用于断肢再植术后出现动脉血栓,同时可耐受超声引导下 Fogarty 球囊导管处理的患者。患者术前伴有感染病灶、严重活动性出血、凝血障碍及心血管畸形等情况,不能耐受抗凝溶栓,为该术式的禁忌证,若采用该术式将导致病情恶化,甚至猝死。术中操作要点:① 暴露病变血管时,动脉的所有主干属支均需游离和控制,否则动脉切开后创面会大量出血,导致灌注压紊乱;② 动脉球囊导管入口处需缝合 2 ~ 3 针,防止术中操作幅度过大,导致血管撕裂;③ 球囊在血管中前进时动作要轻柔,球囊注水量需精准控制,遇阻力时适当减少注水量[14],防止注水量过大,导致血管破裂;④ 应避免反复取栓,减少取栓次数,将对血管的内膜损伤降至最低[15];⑤ 取栓结束时,应用肝素盐水冲洗血管腔,避免球囊破裂空气进入,导致异位栓塞形成。

围手术期管理较为重要,需注意以下事项:① 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极为重要[16],可以掌握血栓的类型、部位、长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情况[17],术者依据该检查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准备合适的 Fogarty 球囊导管[18]。② 手术时机以 8 h 之内为佳[19],动脉危象形成早期血栓较为新鲜,容易取出,治疗效果较好。③ 术后积极补充体液容量,应用大剂量维生素 C 和激素静脉滴注,减轻血液中的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同时提高机体应激能力,维持机体有效灌注压,减轻再灌注损伤[20],预防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循环衰竭、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持续血液滤过技术预防再灌注损伤疗效确切,但其费用较高,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综上述,超声引导下 Fogarty 球囊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动脉危象中的应用具有可操作性,需手足外科、血管外科、超声科等多科室协调,给予迅速标准化治疗,才能降低截肢率和病死率,减少并发症,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但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① 病例数较少,并发症出现率较低,需积累病例进一步增加临床经验;② 本术式仅用于动脉危象时的患肢,对于静脉危象及动静脉联合危象的处理是下一步研究内容;③ 该术式需要多科室医生联合操作,术前学习曲线较长,切忌贸然采用该术式,在基层单位开展本手术可能存在一定难度;④ 导管、球囊的应用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治疗成本。

Funding Statement

2016 年度河北省卫生厅指令性项目(20160010)

Hebei Province Health Department Directive Project in 2016 (20160010)

References

  • 1.曾文超, 郭洪敏, 王洪宾, 等 复杂肢体离断再植的临床治疗体会. 实用骨科杂志. 2015;21(2):184–186. [Google Scholar]
  • 2.周喆刚, 万圣祥, 肖颖锋, 等 游离皮瓣失败病例的原因及临床处理结果分析. 实用骨科杂志. 2016;22(9):802–805. [Google Scholar]
  • 3.潘生德, 顾玉东, 侍德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0;16(3):130–135. [Google Scholar]
  • 4.石健, 赵钢, 程春生, 等 前列地尔对皮瓣移植患者术后凝血系统的影响. 创伤外科杂志. 2016;18(9):560–562. [Google Scholar]
  • 5.Wong AK, Joanna Nguyen T, Peric M, et al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icrovascular free flap failure using a multi-institutional database. Microsurgery. 2015;35(1):6–12. doi: 10.1002/micr.22223.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6.唐军, 张艳阁, 黄建琼, 等 下肢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7;31(5):638–640. [Google Scholar]
  • 7.李小东, 刘士波, 严晓薇, 等 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动脉危象中的应用.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20(4):409–412. [Google Scholar]
  • 8.曹树伟, 张静, 郭志勇, 等 介入术联合术后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 2016;56(8):54–56. [Google Scholar]
  • 9.黎宏庄, 游文霞, 李国兴 SolitaireTMAB取栓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效果比较. 广东医学. 2016;37(7):1060–1063. [Google Scholar]
  • 10.Desancho MT, Bardarova S, Chapin J Adherence to guidelines for perioperte management of anticoagula-tion results in decreased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 single-centre experience. 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 2015;26(4):426–429. doi: 10.1097/MBC.0000000000000275.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11.龚凯, 黄道景, 张亚明 急性下肢缺血诊治的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7;12(3):14–16. [Google Scholar]
  • 12.郑树法, 庄勇, 余良宏, 等 术中B超实时监测在幕上病变精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5;49(2):131–135. [Google Scholar]
  • 13.程光森, 许卫国, 陈加源, 等 DSA监视下Fogarty球囊导管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5;31(8):1348–1350. [Google Scholar]
  • 14.杨志, 林龙英, 王家兴 Fogarty球囊导管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取栓术中的应用. 中国血液净化. 2016;15(10):576. [Google Scholar]
  • 15.刘建峰, 高金玲, 李辉, 等 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山东医药. 2016;56(43):15–18. [Google Scholar]
  • 16.张子龙, 张克难, 庞典付, 等 多种无创性检测指标与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6;50(3):186–191. [Google Scholar]
  • 17.丁杭, 韩涛, 程章波 19例肢体假性动脉瘤临床分析.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5;49(3):193–194. [Google Scholar]
  • 18.刘晓明, 向明, 车正兰, 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中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的临床应用.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18(7):488–490. [Google Scholar]
  • 19.徐新, 韩秋果, 刘巍立, 等 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6;31(9):787–788. [Google Scholar]
  • 20.Tall J, Björklund TC, Skogh AC, et al Vascular complications after radiotherapy in head and neck free flap reconstruction: Clinical outcome related to vascular biology. Ann Plast Surg. 2015;75(3):309–315. doi: 10.1097/SAP.0000000000000081.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Articles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are provided here courtesy of Sichuan University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