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ediatrics logoLink to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ediatrics
. 2022 Nov 15;24(11):1219–1225. [Article in Chinese]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206160

中国11市14个民族单胎儿出生体重研究

Birth weights of singleton neonates of 14 Chinese ethnic groups in 11 cities of China

黄 小云 1,2,4, 朱 元方 1,3,4, 刘 惠龙 1,, 符 免艾 2, 刘 传永 3, 曾 定元 4, 贺 骏 5, 施 庆喜 6, 陈 长水 7, 朱 斌 8, 王 高雄 9, 石 浩 10, 卢 浩华 11
Editor: 邓 芳明
PMCID: PMC9678066  PMID: 36398547

Abstract

目的

研制中国11市汉族(胎龄26~41周)和壮族(胎龄28~41周)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及14个民族足月单胎儿出生体重均值。

方法

对中国11市11家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分娩的活产单胎儿,按母亲民族分类,计算各民族足月儿出生体重均值,并采用Lambda-Mu-Sigma(LMS)方法对其中样本量大的汉族和壮族绘制不同胎龄单胎儿出生体重百分位曲线。

结果

共纳入105 365例单胎活产新生儿,其中汉族纳入数量最多(84 851例,胎龄26~41周),其次为壮族(12 803例,胎龄28~41周);其他民族纳入的均为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各民族样本量均在100例以上。制定了汉族(胎龄26~41周)和壮族(胎龄28~41周)单胎儿出生体重3rd~97th百分位曲线;汉族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高于壮族。获得了黎族、仫佬族、壮族、瑶族、侗族、苗族、汉族、布依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等14个民族足月单胎儿出生体重均值和标准差(均值为3 199~3 499 g);出生体重水平从低到高排位依次为:黎族、仫佬族、壮族、瑶族、侗族、苗族、汉族、布依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回族、满族、朝鲜族。

结论

制定了中国11市汉族(胎龄26~41周)和壮族(胎龄28~41周)单胎儿出生体重3rd~97th百分位曲线及中国11市14个民族足月儿出生体重均值,可为这些民族新生儿宫内生长评价提供参考。

Keywords: 宫内生长, 单胎, 出生体重, 民族, 新生儿


胎儿宫内生长潜力受婴儿种族(民族)因素的影响1-3,也受区域(籍贯)4-7、胎数7-9、产次10的影响。有报道在美国出生的印度裔、华裔、韩国裔、日本裔、越南裔、菲律宾裔及其他未知种族合计的单胎婴儿出生体重均值显示了明显的种族差异特征2。有研究显示维吾尔族和汉族新生儿间部分生长发育指标测量值存在差异3。我国有56个民族,研制各民族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百分位数值,可了解相关民族新生儿宫内生长水平,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在我国东部、中部、南部选择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或副省级城市,或经济发达人口规模大的城市,或少数民族比例大的重要地级市作为调查地区,选择其中11个城市年分娩量7 000例以上的11家妇幼保健院为合作单位,共同开展研究。上述11家妇幼保健院医疗条件优越、分娩量大,新生儿样本量大,能满足本课题组研究的需要。本团队已制定了中国11市胎龄24~42周单胎儿6和胎龄25~40周双胎儿7出生体重第3~97(3rd~97th)百分位数值及其百分位曲线图。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不同民族各胎龄新生儿宫内生长状况。本研究按新生儿母亲的民族分类,纳入了汉族、壮族、瑶族、苗族、黎族、土家族、侗族、仫佬族、回族、满族、布依族、彝族、朝鲜族、蒙古族等14个民族活产单胎新生儿共105 365例,制定了各民族足月单胎儿(男、女及性别混合)出生体重均值,且对其中样本量巨大的汉族、壮族制定了不同胎龄单胎新生儿(男、女及性别混合)出生体重3rd~97th百分位数值及其百分位曲线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海口、广州、深圳、柳州、桂林、泉州、重庆、成都、长沙、宁波、连云港等11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分娩的活产单胎儿为研究对象,其中体重数据缺失、性别不明、胎龄不明、先天发育异常及母亲民族不明的新生儿予以排除。

1.2. 研究方法

以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牵头,上述11市11家年分娩量7 000例以上的妇幼保健院共同开展研究。采用横断面整群取样研究方法获得研究样本。按新生儿母亲所属民族分类,开展单胎儿宫内生长状况研究。对样本量10 000例以上的民族绘制单胎儿(男、女及性别混合)出生体重3rd~97th百分位数值及其百分位曲线,并计算其足月单胎儿(胎龄37~41周)出生体重均值和标准差。对样本量100例以上、10 000例以下的民族仅制定足月单胎儿出生体重均值和标准差。

汉族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绘制纳入样本为胎龄26~41周活产单胎儿。壮族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绘制纳入样本为胎龄28~41周活产单胎儿。各民族足月单胎儿出生体重均值纳入样本为胎龄37~41周活产单胎儿。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完成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应用Lambda-Mu-Sigma(LMS)方法11及LMSChartMaker软件,自动完成百分位曲线拟合。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纳入情况

纳入了14个民族共105 365例单胎儿样本。各民族样本纳入情况见表1

表1.

14个民族各民族样本纳入情况

民族 例数 男性/女性 (例)
合计 105 365 56 755/48 610
汉族 84 851# 45 898/38 953
壮族 12 803* 6 788/6 015
瑶族 1 606 825/781
苗族 1 386 749/637
黎族 1 279 704/575
土家族 1 254 632/622
侗族 879 456/423
仫佬族 329 180/149
回族 298 153/145
满族 247 131/116
布依族 110 58/52
彝族 111 60/51
朝鲜族 111 58/53
蒙古族 101 63/38

注: #胎龄为26~41周,其中37~41周为67 534例;*胎龄为28~41周,其中37~41周为11 569例。汉族和壮族以外的其他12个民族纳入的样本胎龄均为37~41周。

2.2. 汉族胎龄26~41周单胎儿出生体重百分位数值及其百分位曲线图

纳入了汉族84 851例胎龄26~41周单胎儿制定了男、女及性别混合三分组的出生体重3rd~97th百分位数值(表2)及其百分位曲线图(图1)。随着胎龄增加,出生体重呈递增趋势,胎龄41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值最高。

表2.

汉族84 851例胎龄26~41周单胎新生儿出生体重百分位数值(LMS方法)11

胎龄 (周) 例数 3rd 10th 25th 50th 75th 90th 97th
男性 45 898
26 22 535 646 759 872 986 1 101 1 216
27 37 632 761 891 1 020 1 148 1 277 1 406
28 173 735 882 1 027 1 171 1 314 1 456 1 598
29 226 844 1 008 1 170 1 329 1 485 1 640 1 794
30 364 963 1 145 1 322 1 495 1 666 1 833 1 998
31 420 1 095 1 294 1 486 1 674 1 858 2 039 2 216
32 538 1 246 1 460 1 668 1 871 2 069 2 263 2 454
33 901 1 420 1 647 1 869 2 086 2 299 2 508 2 714
34 1 515 1 616 1 854 2 088 2 318 2 546 2 771 2 993
35 2 053 1 832 2 075 2 318 2 560 2 801 3 041 3 280
36 3 730 2 057 2 302 2 549 2 799 3 050 3 304 3 560
37 5 986 2 278 2 520 2 768 3 021 3 280 3 543 3 812
38 8 124 2 477 2 713 2 958 3 210 3 471 3 740 4 017
39 11 243 2 640 2 868 3 107 3 356 3 616 3 885 4 165
40 6 638 2 768 2 990 3 223 3 467 3 723 3 990 4 270
41 3 928 2 879 3 095 3 322 3 561 3 813 4 076 4 353
女性 38 953
26 9 534 612 705 816 950 1 113 1 312
27 24 626 719 828 954 1 103 1 277 1 482
28 142 721 830 955 1 097 1 259 1 443 1 652
29 179 821 948 1 089 1 246 1 420 1 613 1 826
30 233 931 1 076 1 233 1 405 1 591 1 793 2 009
31 314 1 055 1 218 1 393 1 580 1 778 1 988 2 209
32 414 1 198 1 379 1 571 1 772 1 983 2 202 2 430
33 647 1 361 1 561 1 768 1 984 2 206 2 435 2 671
34 1 095 1 545 1 761 1 982 2 210 2 444 2 683 2 928
35 1 570 1 749 1 975 2 207 2 445 2 689 2 937 3 191
36 2 711 1 965 2 196 2 434 2 678 2 929 3 186 3 449
37 4 364 2 180 2 411 2 649 2 896 3 152 3 415 3 685
38 6 418 2 374 2 600 2 836 3 082 3 337 3 602 3 877
39 10 147 2 530 2 751 2 982 3 224 3 477 3 741 4 017
40 6 648 2 655 2 870 3 097 3 334 3 583 3 844 4 117
41 4 038 2 764 2 973 3 194 3 426 3 670 3 927 4 196
性别混合 84 851
26 31 540 632 734 847 972 1 108 1 258
27 61 634 742 861 990 1 130 1 280 1 442
28 315 732 858 993 1 138 1 291 1 454 1 626
29 405 837 980 1 132 1 292 1 459 1 633 1 814
30 597 951 1 113 1 281 1 455 1 635 1 820 2 010
31 734 1 078 1 258 1 443 1 632 1 825 2 022 2 221
32 952 1 224 1 422 1 624 1 827 2 034 2 242 2 453
33 1 548 1 392 1 606 1 823 2 041 2 261 2 483 2 705
34 2 610 1 582 1 810 2 040 2 272 2 505 2 740 2 976
35 3 623 1 791 2 028 2 268 2 511 2 756 3 004 3 254
36 6 441 2 011 2 251 2 497 2 747 3 002 3 261 3 524
37 10 350 2 228 2 467 2 713 2 967 3 228 3 495 3 769
38 14 542 2 422 2 656 2 900 3 152 3 415 3 686 3 967
39 21 390 2 578 2 806 3 045 3 294 3 554 3 825 4 108
40 13 286 2 702 2 924 3 157 3 401 3 657 3 926 4 207
41 7 966 2 809 3 025 3 252 3 491 3 742 4 007 4 284

g

图1. 汉族84 851例单胎儿出生体重3rd~97th百分位曲线.

图1

2.3. 壮族胎龄28~41周单胎儿出生体重百分位数值及其百分位曲线图

纳入了壮族12 803例胎龄28~41周单胎儿制定了男、女及性别混合三分组出生体重3rd~97th百分位数值(表3)及其百分位曲线图(图2)。随着胎龄增加,出生体重呈递增趋势,胎龄41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值最高。

表3.

壮族12 803例胎龄28~41周单胎新生儿出生体重百分位数值(LMS方法)11 (g)

胎龄 (周) 例数 3rd 10th 25th 50th 75th 90th 97th
男性 6 788
28 23 644 792 945 1 103 1 264 1 430 1 599
29 32 763 931 1 103 1 277 1 455 1 635 1 817
30 26 891 1 077 1 266 1 456 1 647 1 840 2 035
31 28 1 032 1 235 1 438 1 642 1 846 2 051 2 256
32 45 1 191 1 407 1 624 1 840 2 056 2 272 2 488
33 66 1 372 1 599 1 825 2 052 2 279 2 507 2 734
34 100 1 577 1 810 2 045 2 281 2 517 2 755 2 994
35 127 1 801 2 037 2 277 2 518 2 763 3 009 3 258
36 227 2 036 2 272 2 514 2 759 3 008 3 261 3 518
37 678 2 263 2 498 2 739 2 985 3 237 3 493 3 755
38 1 739 2 458 2 690 2 929 3 174 3 425 3 682 3 945
39 2 134 2 600 2 830 3 066 3 309 3 558 3 814 4 076
40 1 271 2 709 2 936 3 170 3 411 3 659 3 913 4 173
41 292 2 802 3 028 3 260 3 499 3 744 3 996 4 255
女性 6 015
28 9 458 672 853 1 015 1 164 1 303 1 434
29 13 582 805 1 001 1 180 1 347 1 504 1 654
30 25 715 947 1 156 1 350 1 534 1 708 1 876
31 41 862 1 101 1 322 1 531 1 731 1 922 2 107
32 38 1 024 1 271 1 503 1 726 1 940 2 147 2 348
33 68 1 209 1 460 1 702 1 936 2 164 2 387 2 604
34 78 1 417 1 671 1 918 2 162 2 401 2 637 2 870
35 98 1 645 1 896 2 145 2 394 2 641 2 888 3 134
36 190 1 883 2 127 2 373 2 622 2 873 3 125 3 380
37 529 2 124 2 357 2 596 2 840 3 090 3 344 3 604
38 1 355 2 345 2 566 2 795 3 032 3 277 3 531 3 793
39 2 033 2 519 2 729 2 949 3 179 3 419 3 670 3 931
40 1 251 2 647 2 847 3 059 3 281 3 515 3 761 4 019
41 287 2 748 2 940 3 143 3 358 3 585 3 825 4 077
性别混合 12 803
28 32 601 757 916 1 076 1 237 1 401 1 565
29 45 708 886 1 063 1 241 1 418 1 596 1 773
30 51 824 1 022 1 217 1 411 1 603 1 793 1 982
31 69 955 1 171 1 383 1 591 1 797 1 999 2 199
32 83 1 106 1 338 1 565 1 787 2 005 2 219 2 431
33 134 1 282 1 526 1 765 1 999 2 229 2 456 2 681
34 178 1 487 1 737 1 983 2 227 2 469 2 708 2 945
35 225 1 712 1 963 2 214 2 464 2 713 2 962 3 211
36 417 1 950 2 198 2 448 2 700 2 954 3 210 3 468
37 1 207 2 186 2 426 2 671 2 922 3 177 3 437 3 701
38 3 094 2 395 2 625 2 864 3 109 3 363 3 623 3 891
39 4 167 2 553 2 775 3 005 3 246 3 495 3 754 4 021
40 2 522 2 671 2 886 3 110 3 345 3 590 3 846 4 112
41 579 2 770 2 978 3 196 3 426 3 666 3 918 4 182

图2. 壮族12 803例单胎儿出生体重3rd~97th 百分位曲线.

图2

2.4. 汉族单胎儿出生体重10th、50th、90th 曲线与壮族单胎儿的比较

在胎龄28~41周,汉族单胎儿出生体重10th、50th、90th曲线水平高于壮族单胎儿,见图3

图3. 汉族单胎儿与壮族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比较 汉族84 851例单胎儿出生体重10th、50th、90th 曲线水平高于壮族12 803例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

图3

2.5. 汉族单胎儿出生体重10th、50th、90th 曲线与中国11市单胎儿的比较

在胎龄26~41周,汉族84 851例单胎儿出生体重10th、50th、90th曲线与中国11市不同胎龄单胎儿曲线6基本重叠,见图4

图4. 汉族单胎儿与中国11市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6比较 在胎龄26~41周,汉族84 851例单胎儿出生体重10th、50th、90th 曲线与中国11市单胎儿曲线6基本重叠。.

图4

2.6. 壮族单胎儿10th、50th、90th 曲线与中国11市单胎儿的比较

在胎龄28~41周,壮族12 803例单胎儿出生体重10th、50th、90th曲线水平低于中国11市不同胎龄单胎儿曲线水平6,见图5

图5. 壮族单胎儿与中国11市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6比较 在胎龄28~41周,壮族12 803例单胎儿出生体重10th、50th、90th 曲线水平低于中国11市单胎儿曲线6水平。.

图5

2.7. 14个民族足月单胎儿男、女及性别混合三分组出生体重均值

计算了黎族、仫佬族、壮族、瑶族、侗族、苗族、汉族、布依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等14个民族足月单胎儿男、女及性别混合三分组出生体重均值和标准差。性别混合组出生体重水平从低到高排列依次为:黎族、仫佬族、壮族、瑶族、侗族、苗族、汉族、布依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见表4

表4.

14个民族足月单胎儿出生体重均值和标准差 (g)

民族 性别混合 男性 女性
例数 均值 标准差 例数 均值 标准差 例数 均值 标准差
黎族 1 279 3 199 387 704 3 239 383 575 3 149 388
仫佬族 329 3 211 394 180 3 287 392 149 3 121 378
壮族 11 569 3 218 390 6 114 3 274 391 5 455 3 155 378
瑶族 1 606 3 223 395 825 3 303 399 781 3 139 373
侗族 879 3 234 399 456 3 288 406 423 3 177 384
苗族 1 386 3 249 395 749 3 290 411 637 3 200 371
汉族 67 534 3 275 409 35 919 3 326 411 31 615 3 217 398
布依族 110 3 288 402 58 3 358 390 52 3 211 405
蒙古族 101 3 317 395 63 3 362 385 38 3 243 407
土家族 1 254 3 321 403 632 3 391 395 622 3 249 399
彝族 111 3 321 432 60 3 440 390 51 3 182 441
回族 298 3 325 368 153 3 377 364 145 3 270 366
满族 247 3 361 397 131 3 454 400 116 3 257 368
朝鲜族 111 3 449 373 58 3 490 355 53 3 403 391

3. 讨论

本研究制定了中国11市汉族胎龄26~41周单胎儿男、女及性别混合(总体)出生体重3rd~97th百分位数值及总体百分位曲线图;制定了中国11市壮族胎龄28~41周单胎儿男、女及性别混合(总体)出生体重3rd~97th百分位数值及总体百分位曲线图。本研究显示:汉族不同胎龄单胎儿出生体重10th、50th、90th曲线与中国11市合计不同胎龄单胎儿曲线6基本重叠,提示两者宫内生长水平基本相同;壮族不同胎龄单胎儿体重10th、50th、90th百分位曲线在所有胎龄均低于中国11市合计不同胎龄单胎儿体重曲线6,提示壮族不同胎龄单胎儿体重宫内生长水平低于中国11市合计不同胎龄单胎儿水平。

本研究还显示,在胎龄28~41周,汉族单胎儿出生体重10th、50th、90th曲线水平均高于壮族单胎儿水平,显示了我国11市汉族和壮族当前人口的胎儿宫内生长差异特征。

本研究制定了中国黎族、仫佬族、壮族、瑶族、侗族、苗族、汉族、布依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等14个民族足月单胎儿男、女及性别混合三分组出生体重均值。性别混合组出生体重均值水平从低到高的排位依次为:黎族、仫佬族、壮族、瑶族、侗族、苗族、汉族、布依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回族、满族、朝鲜族。本研究团队之前制定的中国11市合计足月单胎儿出生体重均值为3 306 g6。本研究中黎族、仫佬族、壮族、瑶族、侗族、苗族、满族、朝鲜族等8个民族单胎儿出生体重水平与中国11市合计足月单胎儿出生体重水平6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汉族、布依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回族等6个民族与11市合计足月单胎儿出生体重水平6接近。

本研究的14个民族的样本来自中国9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个超大城市(深圳市、重庆市、广州市、成都市)、3个特大城市(泉州市、长沙市、宁波市)及4个大城市(桂林市、连云港市、柳州市、海口市)12,是上述城市4年横断面自然发生的单胎儿整群,代表了这些民族新生儿的宫内生长客观自然状况,具有高度的客观规律性和代表性。

我国有56个民族。有报道,维吾尔族和汉族新生儿间部分生长发育指标测量值存在差异3。本研究未制定维吾尔族足月单胎儿出生体重均值,无法与其进行比较。有报道,柳州市2012年出生人口中,汉族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高于苗族、壮族新生儿13。本研究汉族足月单胎儿出生体重水平高于壮族、苗族足月单胎儿,与前者研究结果一致。未检索到国内其他学者制定汉族、壮族、黎族、仫佬族、瑶族、侗族、苗族、布依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等14个民族不同胎龄单胎儿出生体重百分位数值的报道,未能进行对照比较。

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资料,2020年中国汉族、壮族、黎族、仫佬族、瑶族、侗族、苗族、布依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等14个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构成比(%)依次为:91.110%、1.388%、0.114%、0.020%、0.235%、0.248%、0.785%、0.254%、0.446%、0.680%、0.697%、0.807%、0.739%、0.121%14。汉族占91.110%,壮族为第二大民族,仅占1.388%,其他12个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构成比在0.020%~0.807%之间,构成比都非常低。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人口大流动,少数民族人口分散到全国各地工作,通过横断面获取少数民族不同胎龄单胎儿研究样本的难度非常大,这可能是少数民族新生儿宫内生长百分位曲线罕见报道的主要原因。因此,本研究制定的汉族、壮族单胎儿出生体重百分位数值和制定的14个民族足月单胎儿出生体重均值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本研究制定了汉族(胎龄26~41周)和壮族(胎龄28~41周)单胎儿男、女及性别混合(总体)出生体重3rd~97th百分位数值及总体百分位曲线图;制定了黎族、仫佬族、壮族、瑶族、侗族、苗族、汉族、布依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等14个民族足月单胎儿男、女及性别混合(总体)出生体重均值,并进行了上述14个民族单胎儿宫内生长水平的排位。本成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调查范围涉及我国9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个超大城市、3个特大城市、4个大城市12的多中心研究制定的汉族和壮族单胎儿宫内生长评价参考标准,以及14个民族足月单胎儿出生体重参考均值,为我国14个民族人口的宫内生长评价提供了参考。

然而,我国其他42个民族的单胎儿出生体重状况如何,有待继续开展大样本的横断面研究进行分析。

基金资助

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创新局科技项目(2014073);合作单位协议项目(XMXY2020)。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 考 文 献

  • 1. Kandraju H, Agrawal S, Geetha K, et al. Gestational age-specific centile charts for anthropometry at birth for South Indian infants[J]. Indian Pediatr, 2012, 49(3): 199-202. DOI: 10.1007/s13312-012-0060-2.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2. Morisaki N, Kawachi I, Oken E, et al. Social and anthropometric factors explaining racial/ethnical differences in birth weight in the United States[J]. Sci Rep, 2017, 7: 46657. DOI: 10.1038/srep46657.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3. 王丽珍, 曹静, 刘国英, 等. 乌鲁木齐市5 027例新生儿体格发育调查[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12): 994-1001.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018.12.004.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4. 黄小云, 刘惠龙, 雷敏, 等. 深圳16 887例胎龄27~42周新生儿宫内生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顶臀长曲线[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7, 19(8): 877-886.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017.08.007.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5. 黄小云, 刘惠龙, 雷敏, 等. 新生儿出生后体格生长指标现场测量值与籍贯差异的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8, 19(1): 25-29. DOI: 10.16506/j.1009-6639.2018.01.007. [DOI] [Google Scholar]
  • 6. 黄小云, 朱元方, 刘惠龙, 等. 中国11市93 720例胎龄24~42周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及其地区差异特征[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2, 24(5): 482-491.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112032.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7. 黄小云, 朱元方, 刘惠龙, 等. 中国11市17 256例胎龄25~40周双胎儿出生体重曲线及地区差异特征[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2, 24(8): 899-907.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204026.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8. Doom EC, Delbaere I, Martens G, et al. Birth weight for gestational age among Flemish twin population[J]. Facts Views Vis Obgyn, 2012, 4(1): 42-49.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9. 黄小云, 刘惠龙, 雷敏, 等. 胎龄27~40周双胎新生儿宫内生长状况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4): 267-273.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018.04.003.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10. 黄小云, 刘惠龙, 雷敏, 等. 初产足月儿与经产足月儿宫内生长水平差异的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3): 184-188.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018.03.004. [DOI]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11. Cole TJ, Green PJ. Smoothing reference centile curves: the LMS method and penalized likelihood[J]. Stat Med, 1992, 11(10): 1305-1319. DOI: 10.1002/sim.4780111005. [DOI] [PubMed] [Google Scholar]
  •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国发〔2014〕51号[EB/OL]. (2014-11-20)[2022-03-22].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1/20/content_9225.htm. [Google Scholar]
  • 13. 陈继昌, 林墨菊, 邱萍, 等. 广西不同民族新生儿出生情况及出生缺陷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下): 5378-5379. [Google Scholar]
  • 14. 国家统计局 . 2021中国统计年鉴: 2-22 分民族、性别的人口数[EB/OL]. [2022-03-22].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1/indexch.htm.

Articles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ediatrics are provided here courtesy of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RESOURCES